彭启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在探讨彭启丰的诗歌时,需要了解他在清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环境。彭启丰生于1701年,卒于1784年。他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这期间的社会变革和文学风尚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显著影响。
彭启丰是清代的一位诗人。
在探讨彭启丰的诗歌时,需要了解他在清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学环境。彭启丰生于1701年,卒于1784年。他的一生跨越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这期间的社会变革和文学风尚都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显著影响。
诗句释义: 1. 蓉镜重开: - 这里的“蓉”是指一种植物,通常指的是荷花; - “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比喻,可能意味着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整个句子的意思是荷花再次盛开,像是重新展现了它的美丽。 2. 漫向湖山寻旧迹: - “漫”表示随意或无目的; - “向”是介词,表示方向或目标; - “湖山"指代自然景观,包括湖泊和山脉; - “寻旧迹”意味着寻找过去的痕迹或记忆
【赏析】 周迂村(1529-1584),字子充,号青萝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行人司行人。有《青萝山人集》十卷。此诗为诗人自叙生平之作,写其一生志行不偶及晚年抑郁之情。全诗以“挽”为题,用典贴切,情致沉郁,意蕴深刻,是一篇难得的抒情佳作。 首联点明主题。“举世罕中行”,意为世上少有人能做到“中行”。这里指“中行义”,即儒家所说的忠信之德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伐松行》。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环秀山前环秀寺,碧瓦连云树凝翠。中有苍松百十株,栽从前代经千载。 环秀山位于杭州西湖西北,山上有座环秀寺,寺前的绿瓦连天,树木郁郁葱葱。山上种满了一百零多棵苍松,这些老松树都种植在很久以前了。 郁葱灵气鬼神扶,来往行人风雨避。俄传州守符牒来,役使梓匠凌崔嵬。 山上的苍松散发出浓郁的灵气,吸引了鬼神前来助威。路上的行人为了躲避风雨
《再过剡溪》 【注释】 1. "再":第二次。 2. "剡溪":地名,在浙江嵊州境内。 3. "平生": 平生:平素、向来。 4. 淳之:即孔淳之(504-556),字文举,南朝齐代诗人,有《咏怀诗》,今存五首。 5. "剡曲山川镜里移":意思是说山山水水仿佛在镜子中移动一般。 6. "春树参差浮岸远":意思是春天的树木参差错落,浮荡在河岸上,显得那么遥远。 7. "布帆层折入山迟"
【注释】 峻树连云栈:陡峭的山路上树木连着云。 层梯结构牢:层层楼梯的结构牢固。 伏流芒屦湿,乱石马蹄高:山中小路是隐蔽在地下的小溪,走在小路上鞋被水淋湿;山路曲折,石头多,走在上面马儿颠簸,蹄子沾满泥土。 黄叶飘金埒,青痕界雪涛:黄色落叶随风飘舞,好像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山间青苔与雪白相映成趣,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身凌众峰顶,登顿不辞劳:自己站在众山峰之巅,攀登艰难却毫不抱怨。 【赏析】
【注释】 1、栖霞:指山名。栖霞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惠山东麓。 2、岚容:山间云雾。岚,山间的云气。 3、筇(qióng ):一种竹杖,这里借指和尚用的拐杖。 4、声飘:雨声飘荡。 5、暝坐:傍晚时坐着。 6、钟鱼:寺庙的晚钟。 7、清斋:清静简朴的斋食。 8、阶前:台阶前。 9、药草:中药。 10、何处:何处能? 【赏析】 这首五律写雨中访隐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访隐的幽寂之情。 首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内容如下: 诗的翻译: 白首江湖作散人,忽投漠北远羁身。 锒铛夜动天常黯,魑魅朝游地不春。 拊缶几曾歌顷豆,因风空自忆秋莼。 江南若有招魂所,为告巫咸上玉晨。 注释: 1. 白首江湖作散人:意指年老后归隐江湖,做一位散人,不受世俗的束缚。 2. 忽投漠北远羁身:突然投到北方,远离家乡,感到孤独和迷茫。 3. 锒铛夜动天常黯:夜晚敲打镣铐的声音,让天空都显得黯淡无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技巧的把握。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作答。注意不要出现“不”这样的错误。 杨松驿题壁:杨松驿是古驿站名,位于今陕西商县境内。 结构杠梁十月交:指秋末时节,天气寒冷,人们穿着厚厚的衣物,像一根根粗大的木棒。 行厨信宿问山疱:“行厨”即行旅中的饮食。“山疱”即野食,指沿途所带的食物。 渐枯涧水停岩窦:“渐枯”意为逐渐干涸
这首诗是关于观星台的,作者以观星台为主题,通过描写观星台的历史、结构、功能和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天文学的热爱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 诗的开头两句“周天三百六十五,去地九万有一千。”描述了天文学的基本概念——一周天(365天)和地平圈(9万1千公里)。这两句话为观星台的背景设定了基础。 诗人提到了“茫茫大造亦可测,观星之台始何年。”这句话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理解天文现象
【注释】 夜坐:在夜晚坐着。松竹参差静掩关,一庭水石洗尘颜。 松竹:松树和竹子。松、竹都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植物,常被用来象征君子的高洁品格。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 关:指门。 一庭水石洗尘颜:庭院中的溪泉石上可以洗净尘世的容颜。 疏风影动林梢月,宿雨凉生槛外山。 疏风:稀疏的风。 影:影子。 林梢:树木的顶端。 宿雨凉生槛外山:隔夜的雨水让山显得更加清凉。 饮露翠緌身自洁:饮着山泉水露珠
清代诗人梁国治,字阶平,号瑶峰,是清乾隆年间的一位才华横溢的官员和诗人。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早期的几个重要时期,包括中状元、担任要职以及晚年的文学创作。 以下将详细探讨梁国治的生平与成就: 1. 早年经历 - 科举成就:梁国治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中戊辰科状元。他以一甲一名的优异成绩被选为翰林院修撰,并随后担任日讲起居注官及国子监司业。这些职务使他得以参与国家重要的文教事务。 2.
傅霖是清代的诗人。 字雨莼,浙江山阴人,他生活在清朝时期,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风貌。傅霖的诗歌多取材于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体验,展现了他对生活细腻而深刻的观察和感悟。他通过自己的诗句,传达了对国家、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
傅寿萱是清代的诗人,字韫真,号补痴,湖南宁乡人。他以诸生的功名身份在文人中具有一定的地位,并且有《补痴诗草》流传于世。 傅寿萱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聚焦于清代晚期,他的诗歌多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他的诗作反映了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绘,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早秋》是其中一首广为人知的佳作,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思念家乡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晚清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