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贤曾此地,载酒感河山。
策杖一杯外,孤亭四顾间。
情深馀涕泪,兴到共跻攀。
欲写千秋意,浓云不可删。
【注释】
昔贤曾:过去的贤人曾经。此地:指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载酒感河山:携带美酒,感慨祖国河山。策杖:拄着拐杖,这里代指诗人自己。一杯:即“一盏”,指酒量。孤亭:单薄的亭子。馀涕泪:留下未干的泪水。兴到:兴致来了。跻攀:攀登。浓云不可删:指浓云密布,难以挥写。
【赏析】
《过信州关上饶高永丰二使君邀集赵忠献一杯亭二首》,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此诗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在赴京途中,经过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上饶、高安(今属湖北)、永丰(今属江西)等处时所作的组诗。其中第二首写他在上饶与友人相会饮酒的情景。诗人先点明地点,再叙述与友人相聚的情景,然后抒发感慨之情。
开头两句:“昔贤曾此地,载酒感河山。”意思是说,从前有许多有才的人就曾在这里,他们带着美酒,感叹这山河的壮丽美好,并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这里用“载酒”和“感”字表现了诗人对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的景仰。
第三句:“策杖一杯外,孤亭四顾间。”意思是说,我拿着拐杖站在这个小亭子里,放眼向四周围望去。这里通过“策杖”和“孤亭”写出了诗人独自饮酒时的情态。
第四句:“情深馀涕泪,兴到共跻攀。”意思是说,当诗人心情激动的时候,不禁流下了眼泪。而当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游玩时,便一同攀登上去,共同欣赏美景。
最后一句:“欲写千秋意,浓云不可删。”意思是说,我要把千年来所积累下来的深厚感情都表达出来。然而,浓密的乌云却遮住了我的视线,无法将我的真情实感写出来。
这首七言律诗以叙事起笔,由古人之景引出诗人之情;中间四句则具体描写了诗人与友人相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豪放情怀;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与无奈。全诗构思巧妙,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