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春风晚,溪头送目赊。
鸟声偏绕箔,晓梦已离家。
画角辞三月,平原踏五花。
谁知怀景物,长袖倚天涯。

【解析】

此诗首联写春意已晚,诗人送目远眺,颔联写鸟儿绕箔声,颈联写画角辞三月,尾联写怀人思乡。“长袖倚天涯”,点明诗人因思乡而作此诗。

【答案】

不觉(不知不觉)

不觉春风晚,溪头送目赊。

鸟声偏绕箔,晓梦已离家。

画角辞三月,平原踏五花。

谁知怀景物,长袖倚天涯。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说不知不觉已是暮春时节,诗人站在溪头远眺,只见春风拂面,柳絮飘飘,一派暮春景色。“不觉”二字写出诗人此时此地对暮春的新鲜感受。“春”是这首诗的主题。次句写诗人送目远眺。他凝望着归巢的鸟儿在柳树间绕来绕去,似乎在为他送行。诗人伫立溪头,目送着鸟儿,久久不回。“赊”字用得妙,既表现了春光的可爱,又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一作“赊”)

第三句紧承上句,写鸟儿绕着竹篱笆飞去,诗人也从溪头回到房中。这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突出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之情。末三句写诗人在房中听到画角声和听到马蹄声。“画角”句化用王之涣《凉州词》诗句,意思是听到画角声就想到三月已经结束。“平原”句化用李颀《送崔二》诗句,意思是看到平原的春景就想到自己已远离家乡。“画角”“三月”“平原”,都与春天有关,都是诗人眼中的春天。“辞”,动词,告别、离开之意;“踏”,动词,行走、践踏之意。

最后一句写诗人听到画角声后,想到自己即将踏上征途,于是长袖倚靠在窗边,眺望着远方的故乡。“天涯”二字,既指故乡,又指诗人的胸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