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参禅最上头,香风拂拂近瀛洲。
湖光似练浮虚阁,春柳如烟载雪舟。
到此定知心了世,从来一任海为沤。
山僧亦道忧时事,开府何曾上庾楼。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绝。从全篇来看,作者以游山为题,实则表达了他对时事的忧虑之情。首联写自己游览天台山各峰的情景,颔联描绘了天台山的自然景色,颈联表现了对世事的看法和态度,尾联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游天竺诸峰因喻醒拙开府见讯并及”,这一句点明题目,交代写作缘由。

“游”字统领全篇,表明这是一首记叙性的游记诗。

“天竺参禅最上头”,诗人在游历名山大川的过程中,来到著名的天台山。天台山有“佛国仙境”的美誉,山上有许多寺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有名的天台山寺(简称天台寺)。这里香风拂拂、梵音缭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湖光似练浮虚阁,春柳如烟载雪舟。”诗人继续游历天台山,来到了一处风景优美的胜地——天池。站在高高的亭台上俯瞰,湖水像白色的绸缎一样平铺开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碧绿的湖光;湖面上漂浮着一座座小岛,岛上有一座座精致的楼阁,那就是著名的天台山古建筑群中的“浮玉楼”。

“到此定知心了世,从来一任海为沤。”“心”在这里指佛家所说的“心”,即佛教中讲的“空”。佛教认为一切皆空,因此,佛家主张“随缘自适”,也就是随遇而安,不生烦恼。诗人来到此地,看到湖光山色,心中豁然开朗,感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不必执着留恋。他由此领悟到佛教的禅宗思想,也由此产生了“心了世”的思想。

“山僧亦道忧时事,开府何曾上庾楼。”诗人在游览完天台山之后,又去访问了一位僧人。这位僧人告诉诗人:“我听说当今的皇帝非常英明,国家繁荣昌盛,老百姓安居乐业。”诗人感叹地说:“唉,我们这些做官的人啊!如果能够像你们这样关心国家的大事,那么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强盛!”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这样的理想状态,他想: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理想呢?

“山僧亦道忧时事,开府何曾上庾楼。”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局势的关注,又表现出他的远大抱负。

【答案】

游天竺诸峰因喻醒拙开府见讯并及

天竺参禅最上头,香风拂拂近瀛洲。

湖光似练浮虚阁,春柳如烟载雪舟。

到此定知心了世,从来一任海为沤。

山僧亦道忧时事,开府何曾上庾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