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秋江潮正平,扁舟行客醉初醒。
君看一片蒲团地,容得枯髅几送迎。

【题解】

此诗为作者晚年的作品,其时他已在岭南度过半生,对岭南有很深的感情,曾作《岭上逢杨开府》一诗:“我昔南海使,今过岭之南。君知我旧事,我与君同看。我今在何处,南海使君家。使君家何在,云出无因归。”此诗即写自己当年在岭南的所见所闻。

诗中“月出秋江潮正平”二句写诗人乘船经过潮州时的所见;“君看一片蒲团地,容得枯髅几送迎”二句写诗人看到岭南一带佛寺众多,和尚多而灵验。

【注释】

粤:广东。

秋江:秋天的江水。

扁舟:小船。

行客:旅行的人。

蒲团:佛教徒坐禅用的草垫。

“容得”两句:意思是说,寺庙里供着佛像,供品丰盛。佛寺里的和尚多,所以和尚们能保佑人们平安吉祥(佛家认为人死后到极乐世界去)。

【译文】

月从秋天的江面升起,秋江上的潮水正涨。小舟上,旅人正沉醉在酒意之中刚刚醒来。

你看那佛寺门前的一片蒲团地,那里容纳得了无数送走死亡、迎接新生的枯骨。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游历岭南时的所见所感。首句“月出秋江潮正平”,写潮州八月的景色:一轮明月从秋江上冉冉升起,江上的潮水正在上涨。这两句是点景。

第二句“扁舟行客醉初醒”,点出“扁舟”、“行客”二字,表明这是一首纪行诗。“扁舟”即小船,这里指作者乘坐的一条小船。“行客”指的是那些在船上漂泊的人,他们都是远游或经商之人。“醉初醒”则说明这些行客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旅途,现在才刚刚醒来。这句是写景,也是写人。

第三句“君看一片蒲团地,容得枯髅几送迎”。“蒲团”是佛教徒坐禅用的草垫子,这里借以代指佛教寺庙。“容得枯髅几送迎”一句则是说,寺庙里供着佛像,供品丰盛,佛寺里的和尚多,所以和尚们能保佑人们平安吉祥(佛家认为人死后到极乐世界去),因此可以送走死亡、迎接新生。这里的“枯髅”指的是死去的尸体。这句是写景,也是写人。

最后两句“容得枯髅几送迎”一句中的“枯髅”指的是死去的尸体,“送迎”指的是送走和迎接。这里的“枯髅”并不是指那些被送走的死者的遗骸,而是说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安息之所,得到了佛祖的庇护。这里的“送迎”也不是指那些被送走的死者的遗骸,而是说那些活着的人,他们在这里找到了信仰,找到了寄托。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作者对岭南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心。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