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天边万里愁,蛾眉流影到孤舟。
孰知更向长安道,不照关山照敝裘。

峡山初见月 | 一线天边万里愁

何吾驺创作七言绝句《峡山初见月》,描绘了作者在高楼上远望时,眼前烟笼蒹葭、雾罩杨柳的景色所引发的深切乡愁。诗句“一线天边万里愁”,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时的孤独与寂寞;而“孰知更向长安道,不照关山照敝裘”则揭示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受。此诗语言简练而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深邃思考。

注释:

  • 峡山:即夔州,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境内。
  • 天边:指夔州的山岭。
  • 万里愁:形容心境遥远而忧愁。
  • 蛾眉流影:形容山间的云雾仿佛女子的眉毛一般流动。
  • 孤舟:独自乘坐的小舟。
  • 孰知更向长安道:谁知道我更应该回到故乡长安呢?
  • 不照关山照敝裘:比喻故乡的风光比关山还要美好,但自己却无法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山峦和河流,心中涌起无限的乡愁。诗中“一线天边万里愁”一句尤为动人,它通过夸张手法,将无边无际的天际与深深的愁绪联系起来,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此外,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和现实的无力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注。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评析:
何吾驺作为明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思乡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普遍心理状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类似的困境,他们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共同心声的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明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峡山初见月》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七言绝句。何吾驺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并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明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