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静闭门,谢客念昔稚。
可得百千钱,爽然作快事。
市蔬沽斗酒,父母命之醉。
于今廿载馀,无复当时意。
一行白玉堂,物情盛交际。
置宴十倍昔,珍重列芳饵。
意多烦屏营,真率有馀地。
岂无绮与罗,布素乃所贵。
弹琴为我娱,当歌发清思。
所以阒然居,厌闻履声至。
焚香既移时,恍然会真谛。
捧腹凿冰餐,萧疏具鼎味。
宁用课清虚,寡甘聊养胃。
思展古图书,置身游上世。
清晨起身静闭门,谢客怀念昔日稚。
可得百千钱,舒畅心情快事多。
买市蔬沽斗酒,父母命之醉。
如今廿载余,无复当时意。
白玉堂前行一程,物情盛交结。
宴席十倍昔,珍重列芳饵。
心烦多营营,真率有余地。
岂无绮罗与罗绮,布素乃所贵。
弹琴为我娱,当歌发清思。
所以阒然居,厌闻履声至。
焚香移时后,恍然会真谛。
捧腹凿冰餐,萧疏具鼎味。
宁用课清虚,寡甘聊养胃。
思展古图书,置身游上世。
逐句释义:
庚午生日偶题
晨兴静闭门,谢客念昔稚。
可得百千钱,爽然作快事。
市蔬沽斗酒,父母命之醉。
于今廿载馀,无复当时意。
一行白玉堂,物情盛交际。
置宴十倍昔,珍重列芳饵。
意多烦屏营,真率有馀地。
岂无绮与罗,布素乃所贵。
弹琴为我娱,当歌发清思。
所以阒然居,厌闻履声至。
焚香既移时,恍然会真谛。
捧腹凿冰餐,萧疏具鼎味。
宁用课清虚,寡甘聊养胃。
思展古图书,置身游上世。
注释:
庚午:指庚午年,即公元1750年。
晨兴:早晨起床。
静闭门:静静地关上门。
谢客:拒绝客人来访。
念昔稚:想起过去幼稚的时光。
可得百千钱:能挣到一百千钱。百千钱,古代货币单位,一千钱为百千钱。
爽然:心情舒畅的样子。
市蔬:买蔬菜。
沽斗酒:买一斗酒。
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廿载:二十年。
白玉堂:白玉砌成的殿堂。
物情:人情世态、世俗之情。
行一程:走了一程。
物情盛交结:人情世故复杂纷繁。
宴席十倍昔:今天的宴会比过去的要丰盛十倍。
珍重列芳饵:珍贵地陈列着美味佳肴。
意多烦屏营:心思烦乱不安,心神不定。
真率:真诚坦率。
有馀地:有空闲。
绮罗:华丽的丝绸衣服。
布素:穿着朴素的衣服。
清虚:《道德经》中“清”和“虚”的概念,指清净的心境和虚无的境界。
寡甘:少食甜的食物以养胃。
上世:高尚的世道。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著名诗人龚自珍在庚午年(1750年)生日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五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晨兴静闭门,谢客念昔稚。”描绘了诗人早上醒来后静静地关门谢客,回忆起过去幼稚的时光。这里的“晨兴”指的是早晨醒来后的活动,“静闭门”则是形容诗人此时的心态宁静,不再像以前那样浮躁。谢客则表示诗人已经放下了世俗的名利,专心致志地回忆过去的经历。
第二句“可得百千钱,爽然作快事。”意味着诗人通过辛勤劳作能够获得丰厚的收入,这让他感到心情舒畅,如同做一件快事一般。这里的“可得百千钱”指的是诗人通过勤劳工作获得的丰厚回报,而“爽然作快事”则表达了诗人因此而感到的喜悦和满足。
第三句“市蔬沽斗酒,父母命之醉。”描述了诗人在市场上购买蔬菜并沽酒来庆祝,父母则命令他喝醉酒以示庆贺。这里的“市蔬”指的是购买蔬菜,而“沽斗酒”则指的是买一斗酒来庆祝。最后的“父母命之醉”则表达了诗人在父母的祝福下饮酒庆祝的情景。
第四句“于今廿载馀,无复当时意。”暗示了诗人从二十岁到现在已经有超过二十载,而他当初的愿望已经无法实现。这里的“廿载”指的是二十年的时间,而“无复当时意”则表示诗人已经不再有当年的愿望和想法了。
第五句“一行白玉堂,物情盛交际。”则描绘了诗人现在的住所是白玉砌成的殿堂,而且人与人交往非常融洽。这里的“一行白玉堂”指的是诗人的住所,而“物情盛交际”则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第六句“置宴十倍昔,珍重列芳饵。”意味着现在的宴会比过去的更加丰盛十倍,而且菜肴也非常美味可口。这里的“置宴十倍昔”指的是现在的宴会规模远胜于过去,而“珍重列芳饵”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食的珍视和赞美。
第七句“意多烦屏营,真率有馀地。”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乱不安,但他仍然保持着真挚坦诚的态度。这里的“意多烦屏营”指的是诗人内心烦乱不安的情况,而“真率有馀地”则表示他在这种状态下仍然能够保持真诚坦率的心态。
第八句“岂无绮与罗,布素乃所贵。”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推崇。这里的“岂无绮与罗”指的是华丽服饰的存在,而“布素乃所贵”则表明诗人认为简单朴素的生活才是最宝贵的。
整首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是清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