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训诸贤,惓惓宰政事。
学问匪徒然,良为世道负。
惟公洙泗心,爱人与训士。
守许馀提携,白鹿指涯涘。
纪纲外与中,精诚勤顾諟。
圣主方鉴知,为母乞身矣。
既隐图报恩,一泓惠泉水。
何当超然堂,与公话骨髓。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 第一句:“仲尼训诸贤,惓惓宰政事。”
- 注释:仲尼,指孔子;诸贤,泛指众多的贤人;惓惓,即勤勉之意。孔子对贤人教导殷切,希望他们能够勤勉地治理政事。
- 译文:孔子教导着众多的贤人,他们勤奋努力地治理政事。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教育贤人的崇高敬意,以及对那些勤奋于政事的人的肯定。
- 第二句:“学问匪徒然,良为世道负。”
- 注释:学问,指学习知识;匪,通“非”;徒然,白白地;良,实在、真正;负,辜负。学习知识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和利益,而是为了真正地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 译文:学习知识并不只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真正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赏析:这句诗强调了学习的社会责任和意义,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价值的高度赞扬。
- 第三句:“惟公洙泗心,爱人与训士。”
- 注释:惟公,即邵文庄公;洙泗,指洙水和泗水,古代两条重要的河流;心,内心;爱人,关爱他人;训士,教导士人。邵文庄公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士人的教导之情。
- 译文:邵文庄公的内心充满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对士人的教导之情。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邵文庄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教育理念,体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个人修养。
- 第四句:“守许馀提携,白鹿指涯涘。”
- 注释:守许,指守护许国;馀,剩下的;提携,扶持;白鹿,象征高洁;涯涘,边际的意思。指邵文庄公在守护许国的同时,还扶持和引导着士人向善。
- 译文:邵文庄公守护着许国,还扶持和引导着士人向善。
-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邵文庄公的具体行动,展现了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士人的关怀。
- 第五句:“纪纲外与中,精诚勤顾諟。”
- 注释:纪纲,指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外与,对外和对内;精诚,真诚而坚定的决心;勤顾,细心照料;諟,同“懈”,懈怠。指邵文庄公在外和对内都保持着坚定的决心,并且细心照料着国家的各项事务。
- 译文:邵文庄公对外和对内都保持着坚定的决心,并且细心照料着国家的各项事务。
-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邵文庄公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体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 第六句:“圣主方鉴知,为母乞身矣。”
- 注释:圣主,指明君;鉴知,洞察了解;为母,指母亲;乞身,辞去官职。指邵文庄公因为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以辞去官职以专心致志地为国家服务。
- 译文:明君正在深入了解您,因此您决定辞去官职,一心一意地为国家服务。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邵文庄公辞职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明君的理解和支持。
- 第七句:“既隐图报恩,一泓惠泉水。”
- 注释:既隐,表示已经隐退;图报恩,表示回报国家的恩情;一泓,指一条清澈的水潭或泉水;惠泉,指充满恩惠的地方。指邵文庄公已经隐退,但是仍然心怀感激之情,用清澈的泉水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 译文:邵文庄公已经隐退,但是仍然心怀感激之情,用清澈的泉水来报答国家的恩情。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邵文庄公对国家的深深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清正廉洁生活的追求。
- 第八句:“何当超然堂,与公话骨髓。”
- 注释:超然堂,指超凡脱俗之地;话骨髓,指深入交谈。指何时能与邵文庄公共同进入那超凡脱俗之地,深入交谈并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 译文:何时能与邵文庄公共同进入那超凡脱俗之地,深入交谈并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邵文庄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与邵文庄公交流的期待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