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生儿迟,教儿苦不早。
儿既下帷久,晨昏亦草草。
数载名不成,父母年已老。
一朝歌鹿鸣,少申罔极报。
宁知倏忽离,门外长安道。
回首望高堂,牵衣泪盈抱。
【注释】:
- 父母生儿迟:指生儿太晚,无法早教育。
- 教儿苦不早:指儿子的求学之路艰辛,无法早早完成学业。
- 数载名不成:指儿子多年未能成名。
- 父母年已老:指父母年纪已老,不能为儿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 一朝歌鹿鸣,少申罔极报:指儿子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向父母报喜。
- 宁知倏忽离:意为不知道何时突然离开,即离别。
- 门外长安道:指从家门口到长安的路。
- 回首望高堂,牵衣泪盈抱:意为回头望着家中高大的门楼,泪水已经打湿了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父母的深深怀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父母生儿迟,教儿苦不早”,点明了主题,揭示了作者与父母分离的原因——生儿时太晚,无法早教育,只能忍受艰辛的求学之路。
颔联“儿既下帷久,晨昏亦草草”,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和无奈。他长时间地学习,不分昼夜,却依然没有取得显著的成绩。
颈联“数载名不成,父母年已老”,直接点出了作者多年来未能成就功名的事实,同时也反映出父母因自己而年老色衰的悲哀。
尾联“一朝歌鹿鸣,少申罔极报”,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努力,作者终于在科举考试中一举成名,向父母报喜。但此时,他已经离家远行,无法回家与父母团聚。
末联“宁知倏忽离,门外长安道”,表达了作者对离别时刻的到来毫无准备,只能在门外目送父亲离去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父母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