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西面女墙遮,一片松窗送晚霞。
学道渐知归有路,看山休叹老无家。
斜阳静对吟边鹤,浅水闲开饮处花。
心恋石楼成独宿,满房寒瀑月初华。
暮春归访西山呈华堂主人
草堂西面女墙遮,一片松窗送晚霞。
学道渐知归有路,看山休叹老无家。
斜阳静对吟边鹤,浅水闲开饮处花。
心恋石楼成独宿,满房寒瀑月初华。
译文:
暮春时节我回到了西山,拜访了华堂主人。
在草堂西边,女墙遮住了视线,松木窗户外,晚霞映照着大地。
学习修行逐渐懂得了回归的道理,看山不要叹息自己没有家园。
斜阳下,静静地对着吟咏的白鹤,浅水中,悠闲地开着饮花的地方。
心中迷恋着石头楼,独自住在那里,满屋的寒冷溪流,月光下的瀑布如玉般清澈。
注释:
- 草堂:诗人隐居之地,位于长安附近。
- 女墙:古代建筑上用以保护墙体不受攻击的矮墙或矮坡。
- 松窗:指用松木制作的窗户,常用来象征隐逸的生活。
- 学道:指修行学道的过程。
- 归有路:找到了回归的道路,意味着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方向。
- 老无家:年纪大了,没有家可回,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吟边鹤:在吟诵诗歌时,白鹤陪伴在旁,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宁静的生活。
- 饮处花:在饮酒之处,花儿盛开,代表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 石楼:石头构造的建筑,常用于表达隐逸的主题。
- 寒瀑:寒冷的瀑布,月华:月光照射下的瀑布,形容景色清冷而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暮春时节返回西山后,拜访华堂主人并抒发自己感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西山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首句“草堂西面女墙遮”设定了时间和地点,草堂位于西面,女墙遮挡了视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紧接着“一片松窗送晚霞”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晚霞透过松木窗户洒落下来,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温暖和浪漫。
第二句“学道渐知归有路”反映了诗人对修行之路的认识。通过这句可以看出诗人已经明白自己的修行之路并不孤单,他已经找到了回归生活的门径。
接下来“看山休叹老无家”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一种思考。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感叹岁月流逝,而是学会了欣赏自然的美景和人生的宁静。
第四句“斜阳静对吟边鹤”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在斜阳下静静地吟诵诗歌,白鹤陪伴在他的身边。这个场景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也展示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第五句“浅水闲开饮处花”延续了前面关于自然美的描绘,诗人在浅水中欣赏盛开的花,享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
最后两句“心恋石楼成独宿,满房寒瀑月初华”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石楼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宁愿独自居住在石楼上,也不愿过那种世俗的生活。满房的寒瀑和月初华则形容了夜幕降临时,石楼中那宁静而美丽的氛围。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活哲理的领悟和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了解唐代文人生活和情感的一个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