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卧麒麟倒挂藤,万家荒冢绿层层。
人间久已传金碗,地下何须点漆灯。
十月祭田喧晚获,一冬山径没寒冰。
沉吟忽见长松树,闻说狐狸夜夜升。
【注】横卧麒麟,倒挂藤:形容山中景象奇特。金碗、漆灯:都是用金或漆装饰的器皿,象征财富和奢华,这里指富贵荣华。十月、一冬:一年中农事活动的时间。喧声,喧闹声。长松树:指山中古松,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译文:
在山中横卧着麒麟,倒挂着藤蔓,满山遍野都是荒冢,层层叠叠。
人世间早已传颂金碗,地上哪还用得着点漆灯?
十月间还在祭祀田神,庆祝丰收;冬天里山路上没有寒冰。
突然听到一声叹息,原来是长松下一只狐狸正在鸣叫。
赏析:
《归乡七首》是元代诗人马祖常的作品组诗。前六首为一组,后一首为第七首。全诗通过描写山中景色以及动物等自然现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第一首描绘了一幅山中的景象图,横卧的麒麟、倒挂的藤蔓、满山遍野的荒冢,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运用了夸张手法,将山中的景色描绘得更为奇特。
第二首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他认为,人间已经传颂过金碗(象征财富和荣耀),地上又何必再去点漆灯呢?这里的“漆灯”指的是豪华的装饰品,而“金碗”则是富贵的象征。诗人认为,既然已经有了富贵的荣华,那么地上就不需要再点漆灯来炫耀了。这种态度反映出诗人对于物质追求的淡泊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第三首描写了农事活动的时间。在十月间,人们还在祭祀田神,庆祝丰收;在冬天里,山路上也没有寒冰。这两句诗通过对农事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祥和。
第四首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感慨。他忽然听到一声叹息,原来是长松下一只狐狸正在鸣叫。这里的“狐狸”不仅是一种动物,更象征着隐士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狐狸鸣叫的声音,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许多文人纷纷选择隐居生活以避世祸。
最后一首是对整个作品的总结和评价。诗人通过对山中景色以及动物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指出了人们对于财富和荣耀的追求以及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