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姑苏梦里城,醒来依旧独吞声。
黄尘尚隔睢阳厉,乌鸟从伤令伯情。
兄事自知推有道,父书何必叹无成。
此心欲托平江水,落尽江潮又不平。
注释:
寄平江蔡九霞:写给平江的蔡九霞。蔡九霞,即蔡襄,字君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谥号忠惠,世称“蔡忠惠”。
行尽姑苏梦里城,醒来依旧独吞声。
行尽姑苏梦中城,醒来依然独自悲泣。
黄尘尚隔睢阳厉,乌鸟从伤令伯情。
黄河之沙还在,睢阳之战的惨烈记忆犹在,乌鸟也因战乱而失去了亲人。
兄事自知推有道,父书何必叹无成。
兄长的行为举止,我自感有道德修养,父亲的书信,我也无需感叹没有成就。
此心欲托平江水,落尽江潮又不平。
我的心想要寄托给平江的水,但是江流涌动,仍然不能平息我的哀愁。
赏析:
这是一首寄怀诗,诗人通过抒发自己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关切。
首句“行尽姑苏梦里城”,诗人以“行尽”二字,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姑苏是苏州的别称,这里指代的是他所在的城市。他行走在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仿佛走进了一个梦境,梦中的城市虽然美丽,但却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痛苦的回忆。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变得更加深沉和复杂。
次句“醒来依旧独吞声”,诗人醒来后发现,自己仍然是那个孤独的人,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这里的“吞声”二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他宁愿独自承受这份痛苦,也不愿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三、四句“黄尘尚隔睢阳厉,乌鸟从伤令伯情”,诗人用“黄尘”、“睢阳厉”、“乌鸟”等意象,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睢阳之战是一次著名的战役,诗人用它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痛苦。乌鸟则是古代的一种吉祥物,象征着和平和安宁。然而,由于战争的影响,这些吉祥物也遭受了破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五、六句“兄事自知推有道,父书何必叹无成。”诗人用“兄事自知”、“推有道”等词句,表达了他对自己行为的认可和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有道德修养的,不需要过多的抱怨或叹息。同时,他也认为父亲的书信没有必要感叹没有成就,这是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
最后两句“此心欲托平江水,落尽江潮又不平”,诗人用“此心”、“托”等词句,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他的心能够寄托在平江水之上,但这股潮流却总是汹涌澎湃,无法平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局势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达了他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