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多半绿杨堤,出郭寻春野寺西。
涧水近通池水碧,粉墙斜接女墙低。
讲经声细鱼初出,施食行迟鸟自啼。
游客欲留僧不语,暮云斜日总凄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考生对《游青琅园》一诗逐句释义,并注意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同时给出必要的注释和赏析。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重点词语的积累。
本题共四句八行。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春光多半绿杨堤”,春天的阳光洒满杨柳岸边,杨柳依依,春意盎然。这两句为全篇写景之始,为全篇定下了基调。
“出郭寻春野寺西”,走出城郭,去寻找那野外的寺院,是诗人对春天的一种向往。
“涧水近通池水碧,粉墙斜接女墙低”。“涧水”即山间的小溪,“女墙”是古代城墙上的矮墙。这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色。
“讲经声细鱼初出,施食行迟鸟自啼。”诗人来到一座寺庙,听到僧人正在讲经,看到小鸟自由地飞翔,听到鸟儿清脆的声音,看到鸟儿欢快地歌唱。这些细节描写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游客欲留僧不语,暮云斜日总凄凄。”“游客”即诗人自己,他看到僧人并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远方的风景,于是想要留下来和他一起欣赏风景,但是他发现僧人并不理会他,而是静静地看着他,让他感到十分凄凉。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①“春光多半绿杨堤”:春天的阳光洒满杨柳岸边,杨柳依依,春意盎然。②“出郭寻春野寺西”:走出城郭,去寻找那野外的寺院,是诗人对春天的一种向往。③“涧水近通池水碧”:山间的小溪,清澈见底。④“粉墙斜接女墙低”:粉红的墙壁,与高高的土墙相接。⑤“讲经声细鱼初出”:僧人正在讲经,鱼儿开始在池塘里游玩。⑥“施食行迟鸟自啼”:僧人施食时动作缓慢,而鸟儿却欢快地歌唱着。⑦“游客欲留僧不语”,游客看到僧人并不理会他,而是静静地看着他,让他感到十分凄凉。⑧“暮云斜日总凄凄”,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诗人独自面对一片凄凉的景色,内心充满了悲凉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