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凤双飞曲始成,人间吹出不胜情。
临风似听初来雁,隔柳如闻乍啭莺。
此际愁肠偏断续,昨宵私语未分明。
无家我亦依吴市,消得秦楼几度声。
诗句: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翻译:
是谁家的人在画楼里吹奏笛子,那悠长的声音随风飘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楼中吹笛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用“谁家”和“断续”这两个词,巧妙地描绘了笛声的来源和传播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诗中的“断续声随断续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采凤双飞曲始成,人间吹出不胜情。
临风似听初来雁,隔柳如闻乍啭莺。
此际愁肠偏断续,昨宵私语未分明。
无家我亦依吴市,消得秦楼几度声。
诗句: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翻译:
是谁家的人在画楼里吹奏笛子,那悠长的声音随风飘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画楼中吹笛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用“谁家”和“断续”这两个词,巧妙地描绘了笛声的来源和传播的方式,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同时,诗中的“断续声随断续风”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注释】 酌罢:饮罢。挑灯:点油灯。漏已下戏:漏尽之后,戏作乐事。再赋诗,指再赋诗以自娱。其三:第三首。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秋天在江州(治所在今江西九江)所作。诗人在江州时,因政治原因被贬为浔阳司马,过着闲居的生活。此诗是他任江州刺史时的第三首诗,写他夜深人静之时,挑灯独坐,吟诵新作的诗篇,不禁感慨身世,抒发幽恨。 “笑剔银灯再赋诗,孤心不觉夜迟迟。”这两句是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笑剔银灯再赋诗,满坛松竹夜离离。 - 笑剔银灯:指的是用笑声点亮了银质的灯具,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 - 再赋诗:再次吟咏诗歌。 - 满坛松竹:形容四周被松树和竹子包围,显得格外清幽。 - 夜离离:夜晚显得分外明亮或者稀疏的样子。 2. 石栏草静虫吟急,芳树风微叶落迟。 - 石栏草静:指的是石头栏杆旁的草地安静无声,可能因为夜晚的缘故。 - 虫吟急
何巩道的《端州寄李远及》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诗句翻译: - 薄醉忤君子,从今却酒卮:我因饮酒过度而冒犯了君子,从此不再饮酒。 - 自惭曾骂坐,不敢更餔𥻿:我因为曾经在宴会上失态而感到惭愧,因此不敢再吃那些食物。 - 挥手各行役,临风谁赋诗:我们各自挥别,面对清风,不知谁会吟诵出新的诗歌。 - 数逢明月满,方信别多时:每当看到明月高挂
解析: 第一句:“门外青青柳,春风君未知。” 1. “青青”形容柳树的颜色鲜绿。 2. “君未知”表示诗人对春风的不了解或不知情。 3. 这句诗通过描述门外的柳树和春风的不解之缘,营造了一种期待春风来临、带来春天气息的氛围。 第二句:“及兹惆怅日,忆得别离时。” 1. “及兹”意味着在此时此刻。 2. “惆怅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感到忧愁和不安。 3
诗句释义及赏析 首句: - 落尽中庭叶,秋山失一僧。 - 解释:庭院中的树叶已经落下,秋天的山林里似乎失去了一位僧人。 - 关键词:秋山、失、僧人 - 赏析:此诗起句即以“落叶”开篇,描绘了一个深秋的景象,而紧接着用“失一僧”点出僧人不在,增添了几分寂寥与哀伤。 第二句: - 壁悬身外影,窗锁定中灯。 - 解释:墙上挂着的是自己的倒影,窗户上却只有一盏灯火。 - 关键词:壁悬、身外影
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其五 笑剔银灯再赋诗,物情相感已多时。 几人肝胆同流水,一夜乾坤尽看棋。 杨柳绿齐当户叶,蔷薇红尽过墙枝。 明朝依旧寻春好,不似闲宵似酒卮。 注释:挑灯夜战,吟诗赋词,感慨万千,对自然万物的感悟和情感交织在一起。几个人的心情和感情就像水流一样相互影响,共同体验着这个大千世界的变迁。夜晚,整个天空仿佛都在观看棋局,形容星星点点的灯火映照在天空中
《舟行》 风悬帆势急,岸走远行人。 白波横江破,青山转盼亲。 往来空世事,飘泊纵吟身。 欲遂浮家计,江干有钓纶。 注释: - 舟行:乘坐船只在水上行进。 - 风悬帆势急:形容船帆被风吹得紧贴着船身,显得十分紧急。 - 岸走远行人:形容船行走得很快,像是在远离岸边的旅途中。 - 白波横江破:指波浪拍打江面的景象,白色波纹如同横贯江面的利剑。 - 青山转盼亲:形容远处的青山在视角中快速变换位置
【注释】: 1.酌罢:饮酒完毕。过二百堂:走过二百间厅堂。 2.挑灯坐漏已下戏:在灯下坐着等待新戏上演。戏,这里指戏曲或戏剧。 3.再赋:又作一首诗。 4.湖心鸥鹭闲于我:湖中白鹭和鸥鸟悠闲地游息在我的身边。 5.镜里须眉老向谁:镜子中的自己已经苍老了,不知道是谁了。 6.一片夜痕浮树色:一夜间树影被月光映成一片白色。 7.数重人影乱花枝:无数人影在繁花之间显得杂乱无章。 8.为欢自有平原约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 注释: 暮烟迷柳岸。这里的“暮烟”指的是夕阳的余晖,它使得原本清晰的景物变得朦胧,而“柳岸”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河岸画面。 - 译文: 暮色中的烟雾缭绕着柳树的岸边。 第二句 - 注释: 息棹听潮归。此处“息棹”是指停船休息,“听潮归”则表示随着潮水的涨落而感到时间的流逝。 - 译文: 在船中停下休息,倾听着潮水声渐渐回归。 第三句 - 注释:
《草阁二首·其一》是明代文学家何巩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及赏析: 1. 诗句释义: - 芙蓉七十二,草阁倦游人。:形容草屋中盛开的荷花有七十二朵之多,而自己却已厌倦了在外的游历。 - 高枕生涯定,横琴至性纯。:意味着生活安稳,心境纯净。 - 俯窗秋树静,倚槛晚霞新。:窗外秋天的树木静静伫立,栏杆上傍晚的晚霞映照得格外鲜艳。 - 谁共前坡路
【注释】 湘烟:形容帘幔上斑驳的花纹。通花气:透过花纹,可以看到花的形状和颜色。珊瑚冷:指珊瑚枝上的花朵凋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帘子上的花纹和其背后的情思。 “一幅湘烟半掩门”,湘江的烟霞缭绕在帘前,遮掩了半边门户。这一句描写了画面的静谧之美。 “几双春燕绕黄昏”,几只燕子在黄昏时分围绕着窗帘飞舞。这一句描绘了燕子的活泼之姿。 “每当月到通花气”,每当月亮透过帘幔,可以看到花纹的影子
【赏析】 此诗是李白《闻笛》的一首。诗中以“闻”起,以“赏”、“思”、“恨”终,由物及人,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韵工稳,声情并茂,意境深远。 首联“多病多愁红叶边,琵琶切切到尊前”。这是从听觉和视觉上写秋景,点明时令、地点。秋天到了,树叶渐红,天气转凉,诗人因身体不好,心情也很不好。他坐在窗边,听到邻家传出凄厉的琵琶声,不禁为之动容。 颔联“过滩流水初成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二人闲立碧山巅”,描述了两个人悠然自得地站在山顶上的情景。这里的“碧山巅”形容山峰的颜色像翠绿的山一样,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中的两个人物似乎在欣赏着眼前的景色,他们的心情非常轻松自在,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只见山光共水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与水相互映衬的美景的赞赏。山和水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译文】: 二十年间,我随波逐浪漂泊,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安稳的居所。 湖面白云悠悠,晚风吹得我醉了,马头红叶点染着我的秋衣。 南国的钟声依稀在梦中回荡,东庐上的月亮也变得朦胧。 同游的朋友们都远去,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思念你,夜深时托付给金笛寄托我的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所作,表现了他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以“偶感”起兴,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细雨纷纷湿落晖,红荷香冷钓鱼矶:描述了一个场景,细雨纷纷落下,湿润了天空和大地,红色的荷花在寒冷的空气中散发出阵阵清香。钓鱼矶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诗人在这里寻找着过去的快乐记忆。 - 梦非旧路寻孤枕,泪有新痕染故衣: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孤枕和故衣都代表了曾经的生活,而现在却已经物是人非。 - 隔水只凭花独笑,入帘谁遣燕双飞
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赏析: 1. 第一句:“莺声啼罢柳茫茫,空有村烟蔽草堂。” - 解释:春天时,莺鸟的啼叫声让杨柳显得更加茂盛。然而,当莺声停止后,村庄的烟雾遮蔽了草堂。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场景。莺鸟的啼声和杨柳的茂盛形成了一种生机勃勃的背景,而“空有”二字则表达了一种遗憾,即这种美景虽然存在,但因莺声停止而失去了动态的美。 2. 第二句:“当日不劳窥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