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初红谢故枝,溪深明月到偏迟。
何当却肉犹难饱,陶自回舟未必悲。
岂忍断云分北雁,尚留馀醉候东篱。
黄尘若肯长封砚,与尔同为无字碑。
【注释】
感秋柬陶苦子:秋天到了,请为我写一首诗。苦子:指陶渊明。
秋叶初红谢故枝:秋天到来,树叶由绿变红,飘落树枝。初红,刚变红的样子。谢:凋零。故枝:以前生长的枝条。谢故枝,即秋天来临,树叶变红,落下树枝。
溪深明月到偏迟:月亮从山涧里升起,因山涧很深,所以月亮到达山涧深处时就显得晚了些。
何当却肉犹难饱,陶自回舟未必悲:等到你吃饱了肉,可能还难以满足。陶渊明自己回到船上,可能也不见得会悲伤。却肉犹难饱:指人吃得很多仍感觉不满足。回舟:返回船中。
岂忍断云分北雁,尚留馀醉候东篱:我不忍心把云切断来让北去的大雁飞过,仍然留着余醉等待在东篱下。
黄尘若肯长封砚,与尔同为无字碑:如果尘土愿意长存,就封存在砚台里。我愿意用这没有字的石碑,作为你的墓志铭。
【赏析】
《感秋柬陶苦子》是一首七绝小诗,诗人以陶渊明自比,抒发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富有诗意。
首句起笔突兀,“红”“谢”两字一气直下。秋天到来,树叶由绿变红,飘落树枝。这是秋天来临的自然景象。“初红”,刚变红的样子。而“谢”是谢尽、凋零的意思。秋天来临,树叶变红,落下树枝,这是秋天来临的自然景观。
“溪深明月到偏迟”一句,承上启下,过渡自然。因为山涧很深,所以月亮到达山涧深处时就显得晚了些。
第二句“何当却肉犹难饱,陶自回舟未必悲”,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深深敬仰。“何当”表示期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达到某种境界,实现某种愿望。“却肉”指的是吃得太多,感到不满足。“陶自”则是指陶渊明自己,他回到了船上。“却肉犹难饱,陶自回舟未必悲”,作者认为陶渊明虽然回到了船上,但他并不感到悲伤,可能是因为他还在思考着一些事情或者还在期待着一些未来的事情。
第三联“岂忍断云分北雁,尚留余醉候东篱”,继续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诗人不忍心将云断开来让北去的大雁飞过,仍然留着余醉等待在东篱下。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即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享受当下的幸福。
尾联“黄尘若肯长封砚,与尔同为无字碑”更是表达了作者的深情厚意。如果黄土愿意长久地封存砚台里,我愿意用这没有字的石碑作为你的墓地。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清丽,情感真挚,富有诗意。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