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炙先生已有年,深知蕴蓄冠群贤。
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
造化经纶图要妙,太虚聚散语精研。
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结构。

第1-2句:亲炙先生已有年,深知蕴蓄冠群贤。

  • “亲炙”:意为亲近、学习,这里指的是诗人与先生的亲密关系,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 “已”:表示时间流逝,暗示着诗人对先生的尊敬和敬仰之情。
  • “深知”:表示对先生的了解非常深入,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认识,而是对其内在思想和行为的理解。
  • “蕴蓄”:指深厚的积累或内含,这里指先生的学问和智慧。
  • “冠”:在古汉语中,有“居首位”、“首屈一指”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先生的学识或地位在当时是最高的。
  • “贤”:表示德才兼备的人,是对先生的一种高度赞扬。

第3-4句:德全圣学相传后,心契人文未画前。

  • “德全”:强调先生的品德高尚,没有缺点。
  • “圣学”:指圣人的学问或道德,这里可能是指儒家或其他学派的学说。
  • “相传后”:表示这些学问或道德被传承下来,成为后来者的榜样。
  • “心契”:指心灵上的契合,即思想上的共鸣。
  • “未画前”:比喻还未有人完全理解和领会其深意。

第5-8句:造化经纶图要妙,太虚聚散语精研。

  • “造化”:指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和运动规律。
  • “经纶”:指治理国家的策略或方法。
  • “图要妙”:意味着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理解。
  • “太虚”:佛教术语,指虚空或无限空间,这里可能指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 “聚散”:指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有聚有散,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自然法则。

第9-10句:于今遗世真无愧,祇使愚蒙痛自怜。

  • “遗世”:离开世俗,超脱尘世。
  • “真无愧”:表示诗人对于自己的学习和修养感到非常满意,认为没有遗憾。
  • “祇使”:在这里可能是表达一种无奈或感慨,意思是如果只是让那些愚钝的人感到悲伤,那么诗人自己则感到更加痛苦。
  • “痛自怜”:表示诗人对自己的现状感到难过和自责。

总结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赵考古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怀念。通过对先生品德、学问的描绘,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先生的伟大和崇高。最后,通过对自己学习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先生教诲的感激和对自身不足的自省。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