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空淹浊浪,四望失田畴。
国似依龙子,人疑住蜃楼。
歌风遗迹没,逐鹿莽烟收。
今古战场地,漂沦劫未休。

【注释】

①沛(pèi)县:《汉书·地理志》注:“沛,今徐州郡。”《水经注·泗水》:“沛水出梁国沛县西雍丘故城,北流径雍丘东。”沛县在今江苏沛县。②龙子:指刘邦。《史记·高祖本纪》:“沛公至霸上……乃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废秦所置长吏而更令以汉法。章邯已约降,因立沛公为关中王,号为汉王。”“依龙子”即称汉王,是借指汉。③蜃楼:蜃,大蛤也。蜃吐气成楼台之形,故称蜃楼。蜃多在海滨或湖沼,遇有大风,则楼台随浪起伏。④歌风遗迹:指汉高祖刘邦在沛时,曾与当地父老饮酒作歌,歌颂楚汉战争的功绩。⑤逐鹿:指楚汉相争。《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遂病益甚,卧有所闻,目犹加明了。项王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反者九次。’于是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歌数阕,意慷慨,泣数行下……”⑥莽烟:指草木茂盛,烟雾缭绕的景象。⑦劫未休:指战乱不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全诗前六句写汉王刘邦的功业,后四句感叹战乱不止。首联“排空淹浊浪,四望失田畴”,写沛县地势险要,四周环山环绕,汉高祖刘邦在此建立汉朝,统一了天下,使沛县成为天下的交通枢纽,形势十分有利,因此,诗人用“排空淹浊浪”来形容其气势磅礴。颔联“国似依龙子,人疑住蜃楼”,用“龙子”和“蜃楼”形容刘邦,说刘邦像一条龙一样强大,又像是蜃楼上的蜃光一样虚幻不实。颈联“歌风遗迹没,逐鹿莽烟收”,“歌风遗迹”指刘邦在沛时的歌谣、遗迹,“逐鹿莽烟收”是指刘邦逐鹿中原,最后登上王位。尾联“今古战场地,漂沦劫未休”,指出今天和古代的战争仍在继续,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整首诗通过对汉高祖刘邦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