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空有县,无复见桃花。
长阪希耕犊,中逵闻噪鸦。
驿惟呵候吏,水不泛胡麻。
为问烹鲜宰,哀鸿集几家。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一联: 桃源空有县,无复见桃花。

“桃源空有县”表达了诗人对于传说中的桃源县虽名存实亡,但仍然被人们传颂的感慨。这里的“桃源”象征着理想中的乌托邦,而“有县”则意味着这个地方曾经真实存在过。通过使用“空有”,诗人强调了这种失落感和遗憾。“无复见桃花”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土地上已经看不到桃花的景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 第二联: 长阪希耕犊,中逵闻噪鸦。

“长阪希耕犊”可能指的是在宽阔的路上偶尔能看到耕牛耕作的情景,反映了农业社会的痕迹。然而,“噪鸦”则可能是指道路上乌鸦的叫声,这些鸟通常预示着不祥之兆或混乱的到来。这个意象传达了一种不安和紧张的氛围,可能是对即将到来的困难或冲突的一种预感。

  • 第三联: 驿惟呵候吏,水不泛胡麻。

“驿惟”可能指的是驿站(古代传递信息的地方),而“呵候吏”则描述了驿站中值班官吏的态度。诗人在这里可能是在描写驿站的繁忙程度和官员的冷漠态度。同时,“水不泛胡麻”则可能是指河水平静或者没有泛滥成灾的现象,这与前文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一联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秩序和自然和谐的渴望。

  • 第四联: 为问烹鲜宰,哀鸿集几家。

“烹鲜宰”可能指的是烹饪新鲜肉类的人,而“哀鸿集几家”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群受伤或困顿的鸿雁聚集在附近的情景。这可能象征着社会的苦难和人民的疾苦。诗人在此可能是在表达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同情。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李孙宸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桃源县的描述和对当地百姓生活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和谐与纷争之间矛盾的认识。全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深刻的哲理性。

对这首诗进行简要的背景介绍: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诗人可能在游历过程中偶遇桃源县,并对此地的历史和现状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