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京华路,艰难济上程。
每逢清月夜,宁忘故山情。
独往知何日,同舟赖友生。
登崖聊缓步,不觉漏三更。
迢递京华路,艰难济上程。每逢清月夜,宁忘故山情。
- 诗句释义:京城的路途遥远而艰难,我必须渡过这条河流才能到达。每当月光洒满夜晚,我便无法忘记故乡的山水之情怀。
- 译文注释:在京城的道路上行走,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每当月亮高悬的时候,我就无法抑制对家乡的情感。
- 作品赏析:此诗通过描述旅途的艰辛和对月夜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感情。诗中“迢递”与“艰难”描绘了旅途的艰苦,而“清月”和“故山情”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与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
1. 诗句解析 - “迢递京华路,艰难济上程”
关键词汇:“迢递”,意为距离遥远或路程漫长;“济上”,指的是渡河或过河的行动。
深层含义: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为了到达京城所经历的长途跋涉,以及途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这里的“迢递”和“济上”都强调了旅途的不易和挑战。
象征意义:“京华路”象征着仕途之路或人生道路,暗示着前方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风险。这种描写增加了诗的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心情。
2. 诗句解析 - “每逢清月夜,宁忘故山情”
关键词汇:“清月夜”,指的是明亮的月光下的美好夜晚;“故山情”,指的是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深层含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月光照耀下的宁静夜晚里,仍然无法忘记对家乡的深深思念。这里的“宁忘”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冲突与内心挣扎。
象征意义:“清月”常常被用来象征美好的时光和宁静的环境,这里可能暗喻诗人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片刻的安宁。而“故山情”则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家乡的依恋和眷恋,是其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
3. 诗句解析 - “独往知何日,同舟赖友生”
关键词汇:“独往”,意味着独自一人前行;“同舟赖友生”,意指在困难时依赖朋友的帮助。
深层含义: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独自旅行时的孤独感以及对友情的渴望。这里的“独往”和“同舟赖友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在逆境中的孤立无援。
象征意义:“独往”可能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探索和尝试,而“同舟赖友生”则暗示着在困难时刻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
4. 诗句解析 - “登崖聊缓步,不觉漏三更”
关键词汇:“登崖”,指的是攀爬陡峭的山崖;“缓步”,意指慢慢前行;“不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漏三更”,指的是深夜。
深层含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色中缓慢攀登山峰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时间的感知。这里的“缓步”和“不觉漏三更”传达了一种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态度。
象征意义:攀爬山峰象征着人生的挑战和困难,而夜晚则是寂静和思考的时刻。这里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还表达了他在寂静中对生命意义的反思和内省。这种象征使得诗歌具有更深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寓意。
5. 诗句分析 - “逢清月夜,宁忘故山情”
关键词汇:“逢清月夜”,指的是遇到清澈明亮的夜晚;“故山情”,指的是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深层含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美好月夜中的感慨和怀旧之情。这里的“宁忘”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深厚情感,即使身处异地,也无法忘却那份情感。
象征意义:月夜通常被视为浪漫和宁静的象征,而故乡则是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依托。这里的“清月夜”和“故山情”构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对比和呼应。诗人在月夜中回忆故乡,引发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6. 诗句解读 - “登崖聊缓步,不觉漏三更”
关键词汇:“登崖”,指的是攀登陡峭的山峰;“聊缓步”,表示慢慢地走;“不觉漏三更”,指的是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三更天。
深层含义: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攀登山峰时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里的“不觉漏三更”传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面前的超脱和放松。
象征意义:攀登山峰象征着人生的挑战和成长,而夜晚则是静谧和沉思的时刻。这里的描述不仅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还暗示了他在寂静中进行内心的反思和成长。这种象征使得诗歌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深刻的启示。
这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述、对月夜的深情回忆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诗中的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深意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