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去矣不可乘,无端愁绪忽忽增。
□□□□□□□,□□□□□□□。
□□□□□□□,□□□□□□□。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和赏析诗歌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或炼字的妙处;最后再对整首诗进行赏析。此题考查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唐操江落花诗三十首,李临淮先有属和”一句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和创作背景,是作者创作的序言。“东”字下着一“无”字,说明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春光去矣不可乘,无端愁绪忽忽增”,两句写景叙事,点明主题。“□□□□□□□,□□□□□□□。”一句用“□”来表示停顿,以“春光去矣不可乘,无端愁绪忽忽增”来表现诗人的感慨。“□□□□□□□”句中,“□”为停顿符号。两句写景叙事,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叹和惆怅之情。
【答案】
示例:
译文:春天的时光已经过去,我们不能再抓住它。没有理由的忧伤忽然间就增加了。(我)想乘船到海上去,又担心(海上的)风浪太大
赏析:
首句开门见山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东”字下着一“无”字,表明作者对春光流逝的无奈;而“春光去矣不可乘,
无端愁绪忽忽增”二句写景叙事,点明主题。第二句中的感叹号强调了时间的紧迫,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第三句
中四个“□”字,用声音的停顿来表现诗人的感叹和惆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