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为芳柏为节,机杼盈霜襭盈月。卫家有妇年十馀,夫婿一朝成死别。
植来墓树尽连枝,岁月春秋屡改移。自去自来江上燕,年年还向屋梁飞。
生命不辰那复怨,偏栖并及飞来燕。含情相念转相怜,密意隔年传缕线。
岂为酬恩感故人,由来匪石心难转。卓哉妇义挺千秋,纲常道丧世悠悠。
谁似姚家生太史,母德岂但襄阳俦。二十稿砧亡,诸姑在乳哺。
非难地下从衰门悬一缕,艰虞况复百忧煎。未亡之人当门户,茫茫谁为问穹苍。
手鞠遗孤日正长,孤理遗编母理织。相对寒檠夜未央,跳丸得似流光疾。
四十馀年如一日,一朝太史振家声。天赉皇家作良弼,始知大贤奋迹自多奇。
是母故能生是儿,鸿鹄育成苞凤彩,此志宁教燕雀知。
《赋得卫敬瑜妻为姚太史节母》是明代李孙宸创作的一首杂言诗。下面是诗句的详细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句原文及其翻译:
兰蕙为芳柏为节,机杼盈霜襭盈月。
解释:这里用兰蕙比喻贤淑的女性,用柏树象征坚韧不拔的品质。机杼(织布机)象征着家庭的日常生活,而“霜襭”指代秋天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翻译:贤良的女性如同兰花般芬芳,又如柏树一样坚韧。家中的日常由织布机承载,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卫家有妇年十馀,夫婿一朝成死别。
解释:卫家的这位妇女已经年过二十,她的丈夫却突然去世,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翻译:卫家的女子年纪已经二十有余,而她的丈夫却在一天之间遭遇了死亡。
植来墓树尽连枝,岁月春秋屡改移。
解释:这里描绘了一种景象,即墓地上的树木互相依偎,岁月变迁中不断被更换。
翻译:坟墓上的树木相互依偎,岁月变迁,季节更替,不断更换。
自去自来江上燕,年年还向屋梁飞。
解释:燕子每年都从南方飞回,每年春天都停留在房梁上。
翻译:从南方归来的燕子,每年都回到这所房子的屋顶上。
- 注释及关键词解释:
- 机杼:古代用来纺织的工具,此处象征家庭的日常劳作。
- 霜襭:秋季的景象,常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 死别:夫妻之间的离别,强调了婚姻生活的突然结束和悲痛。
- 植来墓树:种植在坟墓旁的树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纪念。
- 岁月春秋:泛指时间,这里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变化。
- 江上燕:通常在江南地区常见的一种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 赏析与创作背景:
-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物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 创作背景:李孙宸生活在明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文人辈出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这首诗可能是在某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 艺术手法与风格:李孙宸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见长。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赋得卫敬瑜妻为姚太史节母》不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历史文献。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