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皆有根,灵芝有何托。九光三秀漫传名,谁人曾见神仙药。
吾家咫尺何氏园,水部风流传世泽。小结临南漪,中产六丹芝。
大芝产堂北,云房叠叠披。中芝傍左三茎出,彷似三台星并垂。
稍前尺许两芝小,幻出金光逾袅袅。云气蒙茸湿不飞,长日祥光散林沼。
造化产此岂无缘,君不见汉家元封神雀年。九茎连叶寻常事,盛明嘉瑞非徒然。
又不见赤松子,青茎赤叶常为饵。随风往来瑶池里,知昔瑞应总难量。
且对瑶光醉羽觞,他日餐芝上仙去。应使我辈得学淮南鸡犬,随风共到白云乡。
【译文】
何园灵芝歌:百草皆有根,灵芝有何托?九光三秀漫传名,谁人曾见神仙药。吾家咫尺何氏园,水部风流传世泽。小结临南漪,中产六丹芝。大芝产堂北,云房叠叠披。中芝傍左三茎出,彷似三台星并垂。稍前尺许两芝小,幻出金光逾袅袅。云气蒙茸湿不飞,长日祥光散林沼。造化产此岂无缘,君不见汉家元封神雀年。九茎连叶寻常事,盛明嘉瑞非徒然。又不见赤松子,青茎赤叶常为饵。随风往来瑶池里,知昔瑞应总难量。且对瑶光醉羽觞,他日餐芝上仙去。应使我辈得学淮南鸡犬,随风共到白云乡。
何园灵芝歌(注释)
何园:指何氏园林。
芝:灵芝,古代传说中一种神奇的草本植物。
百草:各种植物的总称。
有根:生长在地下,具有固定作用。
托:依托、凭借。
九光:指九色之光,即九种不同颜色的光彩。
三秀:指三种不同的美态或风采。
传名:流传名声。
神仙药:指传说中的仙药。
咫尺:比喻非常近的距离。
水部:指水部的官职。
风部:指风部的官职。
结:结带,用来束发的丝带。
南漪:(池塘的)南面水波。
中产:中等产量。
六丹芝:六株灵芝。
大芝:指大的灵芝。
堂北:指堂屋的北面。
云房:形容云雾缭绕的房屋或山间云雾弥漫的景象。
中芝旁左三茎出:指中间的灵芝旁边有三根灵芝从地下长出来。
三台星:指北斗七星。
尺许两芝小:约一两米距离的地方有两个灵芝小。
幻出:显现出来。
金光逾袅袅:金光闪烁不定。
云气蒙茸湿不飞:云雾弥漫遮盖了灵芝,使其无法飞翔。
长日:漫长的一天。
祥光:吉祥的光华。
造化:自然和宇宙的力量。
无缘:没有缘分。
元封:汉朝的年号,这里指汉武帝时期。
赤松子:神话中的仙人,传说他曾炼制过长生不老药。
青茎赤叶常为饵:青色的茎叶常被当作食物。
瑶池:神话中的仙境,相传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学淮南鸡犬:比喻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白云乡:指一个遥远的美好的地方,如仙境一般的地方。
【赏析】
《何园芝歌》是一首描写灵芝的歌诗,通过对灵芝的形象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解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
首句“百草皆有根”以百草为例,暗示了万物都有其生长的基础和依托。接下来的诗句进一步展开这一主题,将灵芝与其他植物相提并论,强调了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暗喻了人类需要依赖自然才能生存和发展的道理。
第二句“灵芝有何托”则转向对灵芝本身的探讨。灵芝虽然美丽动人,但它的存在却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一定的规律和条件。这既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第三、四句“九光三秀漫传名,谁人曾见神仙药”则是对灵芝形象的具体描绘。九光三秀是指灵芝的九种颜色和三种不同的形态,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灵芝独特的形象和魅力。而神仙药则是对灵芝功效的夸张表达,意在强调其神奇和珍贵。
第五句“吾家咫尺何氏园”,则是将视角转向了具体的环境与人物。何氏园林作为创作背景,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何氏园林的深厚感情和敬意。
第六、七、八句“小结临南漪,中产六丹芝”则是对灵芝生长环境的具体描述和赞美。南漪指的是池塘的南面水波,象征着宁静和美好的氛围;六丹芝则指六株灵芝,象征着繁荣和富饶。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灵芝生长的美好场景。
第九至十句“大芝产堂北,云房叠叠披”则进一步展开了对灵芝生长环境的描绘。大芝指的是较大的灵芝,而云房则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或云雾缭绕的山间景色。这样的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和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和感受力。
第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句“中芝傍左三茎出,彷似三台星并垂”则是对灵芝形状的具体描绘和联想。三台星是北斗七星中的三颗星,象征着稳定和权威。这三颗星从中间的灵芝旁长出来,形象地展现了灵芝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第十五、十六句“稍前尺许两芝小,幻出金光逾袅袅”进一步描绘了灵芝的细微之处及其光芒的变化。这两株灵芝相对较小,但它们发出的金光却是越来越明亮和耀眼。这种对比和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和生动活泼。
第十七句“云气蒙茸湿不飞”,则是对灵芝生长状态的进一步描绘和概括。这里的云气蒙茸是指云雾弥漫的景象,湿不飞则强调了雨水滋润的环境对于灵芝生长的重要性。这一描述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敏锐感受力,也传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第十八句“长日祥光散林沼”则是对灵芝生长状态的一种诗意表达和总结。这里的长日祥光是指阳光普照、温暖宜人的天气条件,而林沼则是指树木丛生、水草丛生的自然环境。这种描述不仅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最后两句“造化产此岂无缘,君不见汉家元封神雀年”则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哲学思考和感慨。这里的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而神雀年则是指汉武帝时期的盛世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这两个历史事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解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政治寓意,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