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何常,权势易为名。毁誉何常,权势易为名。乘风呼长,非疾其声。
窈国侯门,仁义所并。兰生幽谷,孰扬其馨。歌以言之,权势易为名。
【赏析】
《秋胡行》四首,是一首揭露和抨击统治者以权谋私的乐府诗。诗人用春秋时期鲁国大夫秋胡失妻的故事,对当时一些趋炎附势、卖友求荣的丑恶行径予以了无情鞭笞。
此诗开头两句,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毁誉(好恶)“何常”,权势(权力和地位)“易为名”。作者认为,在封建社会里,人们往往把个人的地位、名誉同自己的好恶联系在一起,因此,“毁”或“誉”常常因人而异,随波逐流。“易为名”则表明,权势地位很容易使人得到名声。这两句话,概括了封建社会的特点,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
诗歌描绘了秋胡在社会上所受到的不同待遇:有的人对他“非疾其声”,即不讨厌他;有人称赞他是“窈国侯门,仁义所并”,即说他是高尚仁爱的君子;而另一些人则把他看作“兰生幽谷”,即把他看做隐居深山的人。这里,诗人通过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中一部分人虚伪的本质。
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指出:在这些人当中,有谁能够像孔子那样宣扬自己的主张呢?他们只是用“歌以言之”,即唱歌来宣传自己的观点。这就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质——他们既没有真才实学,也不愿真心诚意地向劳动人民学习,只是用华丽的词藻来欺骗人民。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某些社会现象的揭露与批判,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