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邑千山里,荒村户半逃。
晓餐炊橡栗,寒火爇蓬蒿。
深秀非盘谷,凋零类石壕。
自伤无善政,抚问敢辞劳。
【注释】
内乡县:古地名,属河南省。岩邑:指山间岩洞中的村落。千山里:深山之中。户半逃:逃亡的人家有一半。晓餐炊橡栗:早上吃橡树和栗树烧出的饭。橡栗:橡树和栗树所结的果实。寒火爇蓬蒿:在寒冷的天气里点燃蓬草取火取暖。爇:燃烧。凋零类石壕:凋敝、衰败得象石壕里的孤儿一样。石壕:汉末民歌名《石壕吏》中的地名,位于今陕西华阴市南。自伤无善政:感叹自己治理不善。自伤:因自己的失职而悲伤。抚问:慰问、问候,这里指关心。敢辞劳:有什么不敢接受劳苦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流寓内乡时所作,写其所见之景及所感之情。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写事,尾联抒情。
“岩邑千山里”起笔突兀,以千山为背景,突出了内乡县地处深山的特点。“荒村户半逃”,点明了诗人到内乡的时间,正值战乱时期,百姓纷纷逃散,只剩下残存的居民,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晓餐篝橡栗,寒火爇蓬蒿”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生活状况。早晨起来只能吃橡树和栗子烧出来的饭菜,夜晚则用蓬草取火取暖。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持读书学习的形象。
“深秀非盘谷,凋零类石壕”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内乡县与盘谷、石壕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当地政治环境的担忧。盘谷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地方,而石壕则是战争期间被征召的士兵被迫离家出走的地方,两者都是悲惨的象征。这里的“深秀”指的是内乡县自然环境的秀美,而“凋零”则暗指当地政治上的腐败和混乱。
最后一句“自伤无善政,抚问敢辞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人深感自己治理不善,因此不敢推脱责任;同时他也担心自己的失职会给国家带来麻烦,所以时刻保持着警惕之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关注以及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