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落火西流,楚客惊时问故丘。
百亩腴田环旧宅,几人白发在沧洲。
二贤祠下蝉声晚,五老峰前雁影秋。
见说匡庐多胜处,何因来共赤松游。
诗名:《送人还南康》
梧桐叶落火西流,楚客惊时问故丘。 百亩腴田环旧宅,几人白发在沧洲。
二贤祠下蝉声晚,五老峰前雁影秋。 见说匡庐多胜处,何因来共赤松游。
注释与赏析:
- 诗句注释:
- 梧桐叶落火西流: 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梧桐叶落下,火光从西边流淌。
- 楚客惊时问故丘: “楚客”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同行者,他们对于时间的流逝感到惊讶,并询问故居(过去的居住地)的情况。
- 百亩腴田环旧宅: 形容土地肥沃,环绕着过去的房子。
- 几人白发在沧洲: 指出有几个人已白发苍苍,居住在沧洲(指长江边的湖泊地带)。
- 二贤祠下蝉声晚: 提到位于二贤祠下的蝉鸣声,暗示了傍晚时分。
- 五老峰前雁影秋: 描述在五老峰前看到大雁的影子映衬在秋天的天空中。
- 见说匡庐多胜处: 听到人们说庐山有许多美景。
- 何因来共赤松游: 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希望有机会一起前往游览或隐居。
-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友情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慨。首句通过“梧桐叶落”和“火西流”营造了一种秋天的凄凉气氛,而第二句突然转为询问过去的情景,显示出诗人对时间变迁的敏感和对过往的回忆。接着,通过描写“百亩腴田”和“几人白发”,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衰老的无奈。
诗中的“二贤祠”、“五老峰”等地点描绘,不仅增添了文化氛围,也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邃和富有哲理。最后一句“何因来共赤松游”,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重逢的愿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自然的赞美,也是一次心灵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