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梅梢似欲鸣,含情倾听却无声。
摩挲醉眼行前看,不是生成是画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通过咏物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喜鹊图的喜爱之情。
我们来看第一句:“对立梅梢似欲鸣,含情倾听却无声。”这句话描述了喜鹊站在梅枝上,似乎在鸣叫,但当诗人走近时,却发现喜鹊并不鸣叫,而是静静地站在那里。这里的“立”和“听”都是动词,分别表示喜鹊的动作和诗人的反应。而“梅”则是一个名词,指的是梅花树。这句诗通过对比,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喜鹊站在梅枝上,仿佛在鸣叫,但实际上并没有发出声音。这种矛盾的表现手法,使得喜鹊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我们看到第二句:“摩挲醉眼行前看,不是生成是画成。”这句话进一步解释了喜鹊不鸣的原因。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摩挲醉眼”,意思是形容喜鹊的眼睛因为过度兴奋而变得模糊不清。而“摩挲”则是一个动词,表示用手轻轻触摸的意思。这句诗通过描绘喜鹊的状态,暗示了它可能并非天生就会鸣叫,而是被人为地训练出来的。这种解释既合理又有趣,使得喜鹊的形象更加立体,也为后面的赏析提供了依据。
我们可以总结出这首诗的主旨:通过对喜鹊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画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揭示了喜鹊的特点,使得整首诗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