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淡荡景迟迟,特地飞来噪柳枝。
应是高门多喜事,殷勤先报主人知。
注释:春天的阳光温和恬静,景色也显得有些缓慢。喜鹊特地飞来噪扰柳枝。这大概是因为豪门贵族有许多喜事,所以喜鹊要提前告诉主人知道。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一幅春光明媚、喜鹊报信的图画。诗人以喜鹊为喻,通过描写它飞来噪扰柳枝的情景,表达了对主人喜庆之事的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春光淡荡景迟迟,特地飞来噪柳枝。
应是高门多喜事,殷勤先报主人知。
注释:春天的阳光温和恬静,景色也显得有些缓慢。喜鹊特地飞来噪扰柳枝。这大概是因为豪门贵族有许多喜事,所以喜鹊要提前告诉主人知道。
赏析:此诗描绘的是一幅春光明媚、喜鹊报信的图画。诗人以喜鹊为喻,通过描写它飞来噪扰柳枝的情景,表达了对主人喜庆之事的祝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 太庙:皇帝的宗庙。孟秋:农历七月,为一年之孟月,即秋季之始。斋宿:指在斋室住宿,斋室亦称清斋或斋房。陆员外:即诗人的朋友陆羽,字鸿渐,号茶山人,唐代著名茶学家、文学家,著有《茶经》,对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赏析】 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太庙孟秋时节斋宿的所见所感。首联“槐露滴新秋,斋房夜色幽。”描绘了秋天的夜晚,清凉的槐露滴落在新的秋日里,斋房的夜色也变得十分幽静
诗句解释: 候馆促离杯,愁颜且强开。 - 候馆: 古代驿舍,用于官员或使节住宿的地方。 - 促离杯: 急忙离开酒杯。 - 愁颜: 形容脸上带着忧愁的表情。 - 且强开: 尽管有忧虑,但仍然试图勉强振作起来。 砌蛩惊露泣,巢燕避秋回。 - 砌: 指的是房前的台阶。 - 蛩: 蟋蟀,古人常以之象征孤寂与凄凉。 - 惊露泣: 被露水惊醒,感到悲伤而流泪。 - 巢燕避秋回:
【解析】 此为送别之作。首句“行李归期促”,点明友人归期的迫切,而自己则因旅途艰险,滞留他乡;次句“山川去路遥”,说明路途遥远,行旅艰难;第三句“疾风狂入夜,淫雨晦连朝”描绘了一幅狂风暴雨交加的景象,表现了旅途中风雨的恶劣和环境的艰难。后四句,写舟中所见之景,帆逐孤飞鸟、江通逆上潮。“帆逐孤飞鸟”“逆上潮”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所见的景色。“凭将栖遁意,乡国寄渔樵”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君家簪绂裔,群从玉连枝。 游子龙头贵,中郎燕颔姿。 双尊论久别,千里慰遐思。 六一遗风在,怀哉百世师。 注释: - 君家:指对方的家。簪绂:古代官员的头饰。裔:后代,子孙。 - 群从:指同辈或亲属。玉连枝:比喻家族成员关系密切。 - 游子:诗人自称。龙头:形容地位尊贵。中郎:指诗人自己。燕颔:形容相貌英俊。 - 双尊:指两位朋友。论:谈论。久别:长时间分别。 -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慰:安慰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 穷巷寂无邻,青灯共故人。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 露冷蛩相吊,庭寒月自亲。 殷勤一瓢酒,更与话酸辛。 注释: 1. 喜张进士叔豫见宿旅舍:高兴地迎接张进士(张叔豫)到旅馆住宿。 2. 穷巷寂无邻:在偏僻的小巷里,没有邻居。 3. 青灯共故人:用一盏青色的灯光照亮,与老朋友一起度过。 4. 远声霜下磬,孤影客边身:远处传来的声音像是霜打的磬石,我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 5.
【注释】 寂:寂静。历:经历。容:居所。台署:官府,指翰林院或官署。清漏:指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水滴,这里指漏壶中的水滴滴答的声音。流云:飘浮的云。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彭太常(永年公)的官署内斋宿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寂历容台署,高吟逸兴生”,写诗人在彭太常的官署中寂然独处,吟咏出幽高飘逸的诗兴。颔联“泉香春井溢,钟断夜堂扃”,描写了诗人在官署中听到泉水叮咚之声,闻到春日的香气。同时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栩栩戏晴光: -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 "戏":玩耍,嬉戏 - "晴光":阳光明媚的光芒 - 这句话描述蝴蝶在晴朗的天气下自由地飞舞。 2. 留连媚露香: - "留连":留恋,不愿意离开 - "媚":美丽 - "露":早晨的露水 - 这句诗描绘了蝴蝶在露水中留下的美丽身影。 3. 舞随花片白: - "舞随":随着舞蹈的动作 - "花片白":花朵上白色的花瓣
谢赐西洋布 异缕何纤细,轻盈玉雪紑。 鲛宫初织罢,海国远输来。 捧拜荣恩赐,纫缝称体裁。 微躯增照耀,被服愧非才。 译文: 收到赏赐的西洋布料, 这布料的质地多么纤细, 如同白玉般洁白无瑕。 这是从遥远的海岛上织成的。 恭敬地跪拜接受这份恩赐, 仔细地缝制,与这布料的质地相称。 我身体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然而这布料的制作却并非我所能胜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
碧峰寺慎公房 碧嶂屏风秀,清流束带圆。 烟霞醒醉梦,钟梵寤僧禅。 乱叶当人落,孤云引鹤还。 声闻如可契,应此息尘缘。 注释与赏析: - 碧峰寺慎公房:指的是位于碧峰山上的慎公住所,可能是一座佛寺或者修行场所。 - 碧嶂屏风秀:形容碧峰山如同一幅精美的屏风,其中山峰如同画中之景,美丽而壮观。 - 清流束带圆:比喻清澈的山泉如同被束带环绕的圆形物体,给人以美感和宁静。 - 烟霞醒醉梦
【解析】 此诗作于作者任太常寺丞时期。首句点明时间,二、三句写斋宿之景,四、五句抒发情怀,六、七句抒发感慨,末联表达愿望。全诗以“斋宿”为线索,通过写斋宿之景和诗人的情思,来抒写自己对仕途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答案】 ①竹静风停后,瓶香茗熟时。②竹静风止,瓶中茶已泡好;人静夜深,灯也熄了,只有鹤在啼叫。③颇爱良宵静,翻嫌白日迟。④良宵:美好的夜晚。⑤翻嫌:很讨厌。⑥年年此斋宿,载诵我将诗
光州公馆夜宿 病身堪叹复堪怜,一盏寒灯照客眠。 雨滴芭蕉风撼竹,萧萧瑟瑟破窗前。 注释: - 光州:古地名,这里指代某个地方的官府或官邸。 - 病身:身体不好。 - 堪叹复堪怜:既感叹又怜惜。 - 一盏:一盏灯。 - 寒灯:冷清的灯光。 - 客眠:客人睡觉。 - 雨滴:雨点落下的声音。 - 芭蕉:芭蕉树,一种常绿植物,叶子宽大,有绿色、紫色等不同颜色。 - 风撼竹:风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 -
【注解】 老马:指画中之马。骨相:骨架结构,这里指马的体形。腾骧:跳跃奔驰。太仆:汉代官名,掌管皇帝车马,此句意谓老马虽已衰老,却仍有余勇可贾,如能善加驯养仍堪骑乘。怜才:爱惜人才。闲放:不使劳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画面上是一匹老迈的马,它的骨骼结构还保持着强健的状态,虽然年事已高,但它仍然可以驰骋,这匹老马的形象在作者看来是非常奇特的。然而,它却得不到重用,只是被闲置起来
【注释】 嵩县:在河南省,这里泛指中原地区。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 【赏析】 此诗写诗人逢佳节时思念家乡的情怀。“老大偏多故里心,一逢佳节一沾襟。”首句点题,说明自己年老思乡之切。“一逢佳节一沾襟”,意思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更伤心。这句是说每当节日来临,心中就感到特别惆怅。第二句写节日气氛使人伤感,第三句写节日气氛更加使人伤感。 “谁知此日菖蒲酒,又在山城独自斟。”末句是说
注释: 宿雨朝来乍放晴,游丝袅处暖风轻。 绿杨深院人初起,笑听喳喳第一声。 赏析: 首句“宿雨朝来乍放晴”,描绘出了一幅雨后初晴的美景。这句诗通过对比,将雨后的清晨与夜晚的阴霾进行对比,突出了雨后初晴的清新、明亮和宁静。 第二句“游丝袅处暖风轻”,则进一步描绘了初晴后的景象。这里的“游丝”指的是柳树的细长枝条,被温暖的春风吹动,仿佛在跳舞。而“袅”则是形容其轻盈飘渺的样子
【注释】: 1. 梨花锦鸠图二首:指诗人画的《梨花锦鸠图》。梨花,指雪白的梨花。梨花是春天的使者,而锦鸠则是春雨的代言,诗人用梨花来描绘春天的景色,再用锦鸠来表达春雨的气息,二者结合,生动地描绘了春景。梨花、锦鸠都是春天的象征。 2. 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雪蕊:梨花的花蕊。 3. 渐开齐:逐渐开放整齐。 4. 山鸟:指锦鸠。梳翎:梳理羽毛。 5. 自在栖:自由自在地栖息。 6. 绝似:极像。
【注解】 梨花:指梨树的花朵。锦鸠:即金翅鸟,一种能学人说话的鹦鹉,也作鸾鹄。钩辀(shé):象声词,形容车马行路声音。争似:不如。钩辀:象声词,形容车马行路声。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是说,鹦鹉虽然能言善学,却还不如在野外树枝上鸣啭的金翅鸟;后两句写金翅鸟虽不如鹦鹉能言,但因它生性拙朴而不惹人厌弃,能在梨花影里立于东风中。 这首诗的大意为:鹦鹉虽然会学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