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桃两树远移来,亲向阶前着意栽。
自是不如棠蔽芾,谩留春色艳亭台。
【注释】
宣德堂:指明代宣宗朱瞻基所建的御花园。绯桃:即红桃,一种红色的桃树。棠:一种落叶乔木。蔽芾(bìfú):茂盛的样子,这里比喻桃花盛开时茂密繁盛的情景。春色艳亭台:春天的景色美丽动人。亭台:楼阁建筑。
【赏析】
《宣德堂前种桃二株戏作》是明人唐寅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桃花自比,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看得很轻的豪迈之情。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意境开阔,富有哲理。
“绯桃两树远移来”首句点出题意,写桃花被移植于宣德堂前的事。“绯桃”即红桃,颜色鲜艳,这里借指诗人的才情和抱负。“两树”表明作者对这株桃树的喜爱。一个“远”字,表现了诗人对桃花的精心培育,也显示了他对官场的淡漠态度。“亲向阶前着意栽”两句,写诗人亲自在阶前栽种桃花树。着意,这里是特意的意思。着意栽培,说明诗人对这株桃花特别喜爱。“着意栽”与首句中的“远移”相呼应,表现出诗人不随波逐流、特立独行的性格。
“自是不如棠蔽芾”三句,诗人从桃花的境遇引出感慨。“自是”,固然如此,表示转折的语气。这里说,虽然桃花不如棠棣花那样枝叶茂密,但它也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春色,使人们陶醉在美丽的春光中。“谩留春色艳亭台”,意思是说桃花虽不能像棠棣花那样枝叶茂盛,但依然能为亭台增添春色。这两句既肯定了桃花的美丽和价值,又暗含了诗人对官场的不满,流露出对仕途的失望情绪。
诗人用桃花自喻,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桃花本是一种观赏植物,但在封建社会中它往往与功名利禄联系在一起,因此,桃花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性。这首诗就是以桃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愿追求功名利禄的思想,体现了诗人不趋炎附势、不媚俗求荣的品格。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念,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的精神境界和品德修养,而不在于外在的成就或地位。这种人生观在当时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