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色分齐鲁,高峰表岱宗。
秦碑如尚在,欲破白云封。
【注释】
秀色:山的秀丽景色。
齐鲁:春秋时,齐、鲁两国分治,故以山东一带为齐,以河南一带为鲁,合称为齐鲁。
高峰:指峄山。
岱宗:泰山的别称。
秦碑:秦始皇在泰山上立石刻颂扬功德。
白云封:指泰山云雾缭绕,峰巅若隐若现,如同封住了山峰,难以攀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怀贤之作,作者通过描写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崇高的历史文化地位,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景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秀色分齐鲁”,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峄山的自然景观,将齐鲁大地的美景尽收眼底。接着,“高峰表岱宗”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峄山的雄伟壮丽,将泰山的高大威严与峄山相媲美,展现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这两句诗通过对峄山的赞美,暗示了其与泰山之间的密切关系,为下文的抒发感慨埋下伏笔。
第三句“秦碑如尚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他似乎在质疑,那些曾经立于泰山之巅的秦代石碑是否仍然矗立在那里,是否还在诉说着当年秦始皇的功绩与荣耀。这一设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引发了读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尾句“欲破白云封”,诗人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他认为,尽管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但泰山的云海终将散去,那曾经被封禁的山峰必将重新展现其壮丽风貌。这一诗句充满了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通过对峄山的赞美与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人的景仰和怀念之情。同时,诗歌也蕴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