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鸟择高木,潜鳞避急湍。
人世居处间,宁不审所安。
嗟予陈朽人,息影依林峦。
言笑虽寡俦,俯仰聊自宽。
中夜发浩歌,远念平生欢。
遵养嘉若人,静气如幽兰。
植根露畹中,扬芬紫气端。
一枝独高寄,野衲相盘桓。
只今天地间,世道何漫漫。
朔风特地来,扑面殊辛酸。
【注释】
好鸟择高木:好鸟选择高处的树木。
潜鳞避急湍(tuān qián):鱼在水中躲避急流。
人世居处间:人间的住处。
宁不审所安:岂能不审慎自己的安身之处呢?
嗟予陈朽人:嗟,叹词。陈,旧;朽,腐;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腐朽的人。
息影依林峦:休息时依偎在树林山崖之中。形容闲适自得。
言笑虽寡俦(zòu):谈笑也很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俦,侣。
俯仰聊自宽:低头抬头之间也感到轻松愉快。
中夜发浩歌:半夜里放声长啸。
遵养嘉若人:遵循养道的人。即遵循道德修养的人。
静气如幽兰:保持宁静之气如同幽香的兰花一样。
植根露畹中:种植于园圃之中。
紫气端:紫气之端,即紫气东来之意。
野衲相盘桓:野衲相互盘绕徘徊。野衲,野草,指隐居者。
只今天地间,世道何漫漫:只是现在这天地之间,世事多么漫长啊!
朔风特地来,扑面殊辛酸:北风特别地吹来,迎面而来使人感到十分的辛酸。
【赏析】
《寄怀李子木》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古。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冬孟浩然游嵩山后归途中。当时孟浩然已年过五十,仕途失意而归隐田园。这首诗是他晚年之作。诗中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一联“好鸟择高木,潜鳞避急湍”,以好鸟与潜鱼比喻自己。作者认为好鸟选择高大的树木,是为了避开激流险滩;同样,自己也应该选择清高脱俗的地方,避免官场上的勾心斗角。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
第二联“人世居处间,宁不审所安”,承接上联,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思想。作者认为,既然选择了清高脱俗的生活,就应该审慎地选择自己的居处。在这里,“审”字有深思熟虑、精心选择的意思。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居处的选择应该有深思熟虑的态度。
第三联“嗟予陈朽人,息影依林峦”,以“陈朽人”自嘲,表明自己已经老了,已经不再年轻有为。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衰老的无奈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情。在这里,“息影”意为停留、栖息;“林峦”意为山林山岭。这一联描绘了自己在山林山岭中栖息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的喜爱和依恋之情。
第四联“言笑虽寡俦,俯仰聊自宽”,承接上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方式。虽然自己说话不多,但只要能够俯仰自如地生活就可以了。在这里,“俯仰”意为低头和抬头;“聊”意为暂且、仅仅。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之情。
第五联“中夜发浩歌,远念平生欢”,承接第四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心情。半夜时分,他情不自禁地放声长啸,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这里的“中夜”指的是半夜时分;“浩歌”意为大声歌唱;“平生欢”意为过去美好的时光。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的怀念和感慨之情。
第六联“遵养嘉若人,静气如幽兰”,承接上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品质和修养。他遵循养道的人,保持着宁静的气息,就如同幽兰一样。在这里,“遵养”意为遵循和修养;“嘉若”意为美好的如同;“静气”意为宁静之气;“幽兰”意为幽香的兰花。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品质和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之情。
第七联“植根露畹中,扬芬紫气端”,承接上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成长和变化。他将自己种在园圃之中,生长茂盛,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里的“露畹”意为露水滋润的土地;“扬芬”意为散发芬芳;“紫气”意为紫色的祥云;“端”通“端”。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成长和变化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第八联“一枝独高寄,野衲相盘桓”,承接上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山林中的孤独和寂寞。他独自站在高高的枝头,与世俗隔绝,只有野衲相盘桓。这里的“独高寄”意为独自高高地寄托着;“野衲”意为野衲僧;“盘桓”意为徘徊留恋。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孤独和寂寞的感受以及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九联“只今天地间,世道何漫漫”,承接第八联,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如今在这天地之间,世间的世道是多么漫长而艰难啊!这里的“只今”指现在的世道;“茫茫”表示广阔无边;“漫漫”表示遥远难见。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于世间世道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第十联“朔风特地来,扑面殊辛酸”,承接第九联,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在寒冷中的感受。北风特别地吹来,迎面而来的风让人感到十分的辛酸。这里的“朔风”指北风;“特地”意为特意;“扑面”意为迎面扑来;“殊辛酸”意为非常辛酸。这一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寒冷天气的真实感受以及对于艰辛生活的感慨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己在山林中的生活情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通过对世道变迁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