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望不极,一室迥清虚。
莫是化人国,真成静者居。
岩花细绕径,涧水暗通渠。
我亦云中侣,来参方外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并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内容、情感、语言以及技巧等方面的特点。“群峰望不极,一室迥清虚”的意思是:放眼望去群峰连绵起伏,看不到尽头,一座小亭子却高远清静。这两句是说,在群山之间,有座小亭子显得特别高远清静;“莫是化人国,真成静者居”的意思是:莫非这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真是清静幽雅之所啊!“岩花细绕径,涧水暗通渠”的意思是:岩石上的野花沿着小路轻轻缠绕,涧水从石隙中悄悄流淌,暗通小渠。这两句是说,岩石上生长着细细的野花,沿着小径环绕;涧水从石缝中悄悄流淌,暗通小溪。“我亦云中侣,来参方外书”,意思是:我也如同云中的伴侣一样漫游于山水之间,来研习那些道家的经典之术。这两句是说我如同云中的伴侣一样漫游于山水之间,来研习那些道家的经典之术。
【答案】
①望不见尽头的小亭子,却高远清静。②群山环绕之中,有座清静幽雅之地。③岩石上的野花沿着小路环绕,涧水从石缝中暗暗地流到小渠里。④我也如同云中的伴侣一样漫游于山水之间,来研习那些道家的经典之术。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了诗人站在圭峰脚下,抬头仰望那连绵不绝的山峰时的情景:“群峰望不极,一室迥清虚”。这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更令人神往的是后两句的虚景。一个“望”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圭峰的无限向往之情。而“清虚”二字更是点明诗人心境。他似乎看到了那远离尘俗、超凡脱俗的境界。接着两句写诗人置身其中的感受:“莫是化人国,真成静者居。”“莫是”一词既表明不是自己想象中的仙境,又暗示诗人对这种境界并不陌生,只是难以到达罢了。“真成静者居”则明确指出了诗人所置身之地——那就是那远离尘世、超然物外的境界。“化”与“静”二字正是诗人所向往的境界。
接下来四句描绘了诗人身处其中的所见所感:“岩花细绕径,涧水暗通渠。”诗人置身于这幽静的境界,便看到岩壁上开满野花,它们围绕着小径缓缓生长。山涧里的流水从石隙中悄悄地流了出来,暗通小渠。这里的“径”“渠”都是指自然形成的山间小道或小溪。“岩花”和“涧水”是自然界的两个组成部分,但它们被诗人赋予了生命,仿佛它们是有意围绕小径生长的。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诗人所看到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那种悠然自得、与大自然融为一的整体感觉。
“我亦云中侣,来参方外书。”这两句则是诗人的想象与感慨。在这里,诗人把自己比作云中的伴侣,在游赏名胜的过程中领略到了道家学说的奥妙。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渴望能够真正地超脱尘世,达到那理想的境地。
全诗以景起结,通过描写圭峰的自然风光和诗人自身的感受,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家学说的敬仰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圭峰的描绘,也展示了他的艺术风格——细腻、清新而又充满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