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浦望不远,登舟行转深。
谁云剩溪水,有路通西林。
山馆遮红叶,人家住绿阴。
闲时亦一到,那解此幽寻。

注释:

隔岸望,隔着江边看不到对方。

登舟行转深:登上船后,水路变得深长。

谁云剩溪水,有路通西林:谁说这溪里的水已经干涸了,有路通向西边的林子。

山馆遮红叶,人家住绿阴:山上的亭台被红叶遮住,人家住在绿树的掩映之中。

闲时亦一到,那解此幽寻:在闲暇的时候,也一定来一次,哪能理解这种幽静的境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山水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诸子在东浦放舟转入西林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意境清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首句“隔浦望不远”,写诗人与诸子在东浦放舟,转入西林,两岸之间距离并不遥远,因此可以望见对岸。然而,“隔浦望不远”并非仅仅指空间上的距离,而更含有心理感受上的意味。从心理感受上来说,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愉悦的,他仿佛能听到溪水的潺潺声,看到树林的茂密景象,感受到山林的清凉气息。

第二句“登舟行转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深入西林的情景。诗人在舟中前行,越走越深,越走离群的感觉越强烈。这一句中,“转”字用得非常巧妙,它既表现了山路的曲折盘旋,又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愉悦和轻松。

第三句“谁云剩溪水,有路通西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有人说溪水已经干涸了,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溪水依然存在,只是被树木遮挡住了而已。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第四句“山馆遮红叶,人家住绿阴”,是诗人在西林中所见的景象。这里的山馆是指山上的亭台,红叶则是指树叶变红的季节。诗句以“遮”字形象地描绘了红叶覆盖在树上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同时,“人家住绿阴”中的绿阴也指树木茂盛的地方,这里指的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诗句以“住”字描绘了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第五句“闲时亦一到,那解此幽寻”,是诗人对前面四句所描绘的场景的总结性表达。这里的“闲时”指的是闲暇之时或者空闲之余,而“此幽寻”则是指对这种幽静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种幽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同时,诗人还善于运用典故和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