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虚窗瞰碧岑,孤灯一榻白云阴。
泉因洗钵来香积,月伴听经到法林。
露冷松风生涧底,僧闲夜语隔溪深。
空山秋色无人管,惟有寒螀绕砌吟。

同区君玉宿白云山

寂寂虚窗瞰碧岑,孤灯一榻白云阴。

泉因洗钵来香积,月伴听经到法林。

露冷松风生涧底,僧闲夜语隔溪深。

空山秋色无人管,惟有寒螀绕砌吟。

注释:

  1. 寂寂虚窗瞰碧岑:窗户寂静无声,从窗子俯瞰远处的青山。
  2. 孤灯一榻白云阴:一盏孤灯,照亮了白云山的一角。
  3. 泉因洗钵来香积:泉水因为洗过佛钵而带有香气,聚集在香积的地方。
  4. 月伴听经到法林:月亮伴随着僧人念经的声音,一直到法林的深处。
  5. 露冷松风生涧底,僧闲夜语隔溪深:清晨,露水寒冷,松树的风声从山谷中传来,夜晚,僧侣们闲聊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
  6. 空山秋色无人管,惟有寒螀绕砌吟:空旷的山间秋天的景象没有人欣赏和打理,只有寒蝉(一种昆虫)在石头上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和僧侣生活的诗。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白云山的宁静与神秘之美,以及僧侣们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首句“寂寂虚窗瞰碧岑,孤灯一榻白云阴”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窗户寂寞无声,俯瞰远处的青山;一盏孤灯照亮了白云山的一角。这里通过对比手法,将静谧的环境与孤独的心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空灵、幽美的氛围。
    颔联“泉因洗钵来香积,月伴听经到法林”进一步描绘了白云山的自然美景。泉水因为洗过佛钵而带有香气,聚集在香积的地方;月亮伴随着僧人念经的声音,一直到法林的深处。这里的泉水和明月都成为了佛教信仰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颈联“露冷松风生涧底,僧闲夜语隔溪深”则展现了僧侣们的生活情趣。清晨,露水寒冷,松树的风声从山谷中传来;夜晚,僧侣们闲聊的声音可以传得很远。这里的露水和松风都是自然元素,而僧侣们的闲聊则是一种生活状态的描述。
    尾联“空山秋色无人管,惟有寒螀绕砌吟”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空旷的山间秋天的景象没有人欣赏和打理,只有寒蝉在石头上鸣叫。这里既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这首诗以白云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个宁静、神秘、美好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侣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