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计原非利与名,若为踪迹滞颜城。
忧霾厚地犹嫌浅,笑买黄河不肯清。
寒入瓦炉香细细,风敲纸格火荧荧。
撩人一夜潇骚雨,听彻残更梦未成。

【注释】

生计:生活。原非利与名:本来不是为了利益和名声。踪迹:行踪,即行动的足迹。滞颜城:滞留在京城。忧霾:忧愁的云雾。厚地:大地。嫌浅:嫌不够深。笑买黄河:笑指用钱财来购买。不肯清:指不能使河水清澈。寒入瓦炉香细细:寒冷的风进入屋中的瓦炉内,使炉内的香烟变得细细的(形容天气寒冷)。纸格火荧荧:点燃纸片,火光闪烁。潇骚:风雨声,潇、骚都是古时对风雨的别称。撩人:引起人的注意或感情。一夜潇骚雨:指下着潇疏的小雨(潇疏是小雨的意思)。听彻残更梦未成:一直到深夜,听到雨声没有停止,所以没有睡着(彻,到)。

【赏析】

《听雨》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通过写雨夜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悲愁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首句“生计原非利与名”,直接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认为人生本不是为了利益和名声,而是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难得的。李商隐出身于官僚家庭,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官场生活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知名利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负担,而真正的幸福应该建立在内心的需求之上。

次句“若为踪迹滞颜城”,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的无奈。他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去追求,但仍然无法摆脱名利的束缚,只能被迫滞留在京城之中。这种无奈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中经常被提及,如《马嵬》中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等。

第三句“忧霾厚地犹嫌浅”,则将这种无奈的情感上升到了更高的层面。他认为大地的忧虑还不够深厚,无法完全消除人们的烦恼。这里的“忧霾”象征着社会的现实和人们内心的痛苦,而“厚地”则代表着广大的土地。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第四句“笑买黄河不肯清”,则是对前一句的深化和发展。他认为虽然可以用金钱来购买黄河的水,使之变得清澈,但黄河本身的泥沙却无法清除干净。这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接下来的两句“寒入瓦炉香细细,风敲纸格火荧荧”,则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听着窗外潇疏的雨声,感受着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寒入瓦炉”和“风敲纸格”都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撩人一夜潇骚雨,听彻残更梦未成”,则将整个夜晚的氛围推向高潮。潇骚的雨声不断地敲打着窗户,使得诗人难以入睡。直到深夜,他才听到了雨声停止,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激。这里的“潇骚”不仅是对雨声的形容,更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感慨。而“残更梦未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雨夜情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他通过对名利的追求、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自然的热爱等方面的描绘,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同时,这首诗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们吟咏的对象,流传千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