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来但跏趺,荷衣坐破一团蒲。
绳床抛却猥眠虎,香钵常携欲饲乌。
菜甲淹留供碧盏,松鳞尽剥入丹炉。
西林有客闲过访,相对无言共撚须。
【注释】
玄峰:即陈希夷,唐代道士,隐居于西林,世称“陈希夷先生”。荷衣:袈裟。蒲团:僧道用的坐具。绳床:木制的床。猥(wěi)眠虎:形容睡得像老虎一样安稳。香钵:僧人的食具。碧盏:茶碗的美称。松鳞:指松针,常入药中。捻须:用手理着胡须。
【译文】
十六年中只是盘腿打坐,和尚穿的袈裟都磨损成一团了。
抛下绳床睡觉像老虎一样安静舒适,常常拿着香钵喂乌。
菜叶泡成了茶水供饮时用,松针剥下来入药做成丹丸。
西林有个道士闲来无事来访,两人相对无言只捻胡须。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作于诗人晚年。陈希夷在西林寺隐居多年,与诗中的主人公素无交往。但因诗题中有访字,且诗中又提到“西林”,可见是应约而作。首联说诗人自十六岁起就在这里盘腿打坐,已经过了十六个年头,那件曾为僧道所用、现已破的袈裟也磨得不成样子了。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以突出陈希夷清静淡泊的生活。颔联写陈希夷对世俗生活的超然和恬淡。他抛弃世俗的安逸生活,如虎般地酣睡;又把香钵带在身边,随时准备喂乌雀。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庄子·逍遥游》中的庄周梦蝶故事;一是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两个典故都是借物喻人,说明陈希夷心如止水,不慕名利,甘于淡泊的生活。颈联写陈希夷的清高孤傲的性格。“菜甲”句,用晋王戎的典故。菜甲,指菜叶。晋王戎嗜酒如命,有客人送酒到门上,王戎不肯喝,便把客人的鞋子藏起来以戏弄之。松鳞句,用晋张湛的典故。张湛隐居东山,经常采松柏之末炼丹制药,以示清高。“西林有客”五句,写陈希夷的来访。“闲过访”,表明陈希夷与这位诗人并不相识,只是偶然相遇而已。“相对无言”,既表明双方没有交谈,也表明双方都十分了解对方。“捻须”两句,是写二人相聚时的情态。诗人手捻胡须,神态从容,陈希夷则悠然自得,神情悠闲。这一联写得传神,写出二人相见后的那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感。全诗语言朴素平易,叙事写人皆从平淡处落笔,不事雕琢,却能见其神韵。特别是结尾二句,写二人相见后的那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感,可谓语短情长,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