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西桥畔古招提,堆石崩沙绕碧溪。
黄叶满林僧不扫,自车泉水灌蔬畦。
【注释】:
过兴教寺题荆山上人兰若通西桥畔古招提,堆石崩沙绕碧溪。
黄叶满林僧不扫,自车泉水灌蔬畦。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前二句写兴教寺的古貌,后二句写荆山上人的高洁。全诗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一幅苍劲、清旷的画面。
通西桥畔,是古招提。“古招提”三字,把人们带入了唐代佛学兴盛时期。在唐初,佛教势力十分强大,统治者对佛教十分重视,因而寺院建筑也特别讲究。诗人在这里所见到的“古招提”应该是唐代遗存下来的典型寺院,它坐落在西面的桥畔,背靠高山,面临深涧。“堆石崩沙绕碧溪”,描写了寺院周围环境的自然景观。“堆石”指山崖上层层叠叠的岩石。“崩沙”则形容山崖上流下来的瀑布和飞泻而下的悬崖水。“碧溪”指那潺潺流淌的小溪。“堆石”“崩沙”“碧溪”三组意象,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而又静谧的图景。诗人站在桥边,远望那座古老的招提寺,不由得赞叹起它的气势来,同时也感叹于它的历史之久、地位之高。
“黄叶满林僧不扫”,是说寺院里长满了黄叶,连僧人也不打扫。这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衬的艺术手法。黄叶满林,本来是很凄凉的景象,而“僧不扫”却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精神。“自车泉水灌蔬畦”,意思是说,僧人自己驾车挑水,灌溉那菜园里种的蔬菜。“自车泉水灌蔬畦”,这一细节描绘出寺院生活的艰苦,同时也反映出僧侣们安贫乐道、淡泊明志的精神风貌。
前半部分主要写寺的外在环境及景象;后半部分则着重写寺中人的生活。诗人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更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这种写法,使读者不仅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画卷,而且感受到了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