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寻古院,迢迢向草莱。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过东华旧寺访凌空上人不遇因赠御空上人

溪边寻古院,迢迢向草莱。

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山僧不相识,借问客何来。

十年重到此,殿宇委尘埃。

补葺成新搆,非复故亭台。

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

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

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

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

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注释:

(一)溪边寻古院,迢迢向草莱。微雨洒郊坰,禅扉傍晓开。

【译文】

在溪边寻找那古寺,远望一片荒凉的草木。

细雨轻洒郊外的原野,晨光中寺院的门扉缓缓开启。

山中的僧人不认识我,便询问客人从何处而来。

已经十年时间未曾来到这里了,殿堂早已荒废不堪。

重新修建成了新的结构,已经不再是昔日的亭台楼阁。

寻找曾经的池塘,僧人指向沙石堆旁。

留下的痕迹都已消失,只能怀念那旧日的青苔覆盖之地。

高大的殿堂已经坍塌一半,小山一样的低洼处积聚着泥沙。

这让我领悟到世界的无常,也明白了万物都在经历沧桑变化。

跟随主院的僧人询问他的情况,回答说他已经去天台山修行。

他的门徒也已经散失不见踪影,有客人到来如何招待?

僧人用香米饭供应新鲜的竹笋,破例款待了好一顿丰盛的酒宴。

和尚默默无语,心中有所纠结,但最终也敞开胸怀与客人畅饮。

(二)却觅临池处,僧指沙砾堆。留题壁已没,空想旧莓苔。

【译文】

却寻找那曾经临水的庭院,僧人指着沙地旁的石头堆。

留下的诗句已经消失,只能在想象中重温那曾经绿意盎然。

(三)高基半就夷,洼涧积嵬嵬。因悟世界浮,还将陵谷推。

【译文】

高大的塔基已经被毁坏,低洼的山涧堆积着巨石。

由此我悟出世事无常的道理,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将高山平地。

(四)随讯主院僧,答言往天台。门徒亦星散,客至若为陪。

【译文】

询问主院的僧人他的情况,他回答说已经往天台山修行。

他的弟子们也都各自散去,有客人到来该如何接待?

(五)香饭供蒲笋,破例款良醅。嘿嘿自萦抱,开怀且尽杯。

【译文】

用香喷喷的饭供奉新鲜的竹笋,破例款待了好酒。

和尚沉默不言,暗自思量心事,于是开怀畅饮直到酒杯空了。

赏析:

这首《送东华凌空上人》,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冬初所作。诗中通过描绘凌空上人的游踪、生活以及与友人交往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凌空上人的思念之情及对其高尚品格的赞美。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热烈,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