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
浮名千秋俱等闲,但取黄金系肘后。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
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
诗句解释:
- “著书十万付名山,何如抱策叩燕关。”-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追求的感慨。”著书”即写书、著述,“十万”可能指的是书写的数量,“名山”则可能是指隐居的地方,如庐山等。而“叩燕关”可能是形容去向政治权力中心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与前半句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仕途功名的不屑。
- “浮名千秋俱等闲,但取黄金系肘后。”- 这里强调了名誉和财富的重要性。”浮名”指虚名,”千秋”意味着很长的时间,“等闲”表示无关紧要。“黄金系肘后”可能比喻把金钱放在显眼位置以防丢失。
- “还留白眼向人间,蔡公一言夺封侯。”-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对权贵不屑一顾的态度。”白眼”在此处指的是用蔑视的眼神看待人,”蔡公”可能指的是蔡邕,他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因直言不讳而被宦官排挤。
- “苏生十上仍不收,世间巧拙皆自谋。”- 这句表明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个人才能的自负。 “苏生”可能是诗人自称或他人称代词,”十上”表示多次上书或尝试,“仍不收”说明努力未被采纳或认可。“巧拙自谋”则反映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认为不论技艺高低,最终都需自行应对。
- “生憎子云老执戟,草玄卧阁风飕飕。”- 这里的“子云”很可能指的是扬雄,字子云,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思想家。“草玄”指撰写文章,“卧阁”可能指的是书房或工作场所。这句描述了一个学者在书房内写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化活动的热爱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
译文:
岁月将尽之时我放声高歌,
撰写的书籍堆叠如同十万大山一样,
如果能得到一把智慧之剑,
为何还要去叩问那政治权力的中心?
名利只是过客,不值得留恋,
我只取黄金挂在腰间以备不时之需。
我还带着轻蔑的目光看待这世间的人们,
蔡邕一句话就能夺走我的封地,
我虽然多次尝试,但终究未能获得机会,
在这世上,聪明或愚笨都是命中注定。
我对扬雄的执着非常欣赏,
他在书房中挥笔疾书,风声呼啸。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社会和政治的独特看法。从对名利的追求到对权势的不屑一顾,再到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才的看重,诗人的情感变化贯穿全诗。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如蔡邕、扬雄等,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文人境遇的深刻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抒发,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