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符报政未经年,路绕衡阳喜复传。
冠服已将回左衽,湖湘容易转吴船。
功联汉柱青云上,忧系燕台玉几前。
此去荆门应不远,金溪馀韵想依然。
闻袁莞沙移守夷陵
分封的令符已经报知,治理政务尚未一年。路绕衡阳喜讯再传,冠服已将回左衽,湖湘容易转吴船。
功联汉柱青云上,忧系燕台玉几前。此去荆门应不远,金溪馀韵想依然。
注释:闻,听到。袁莞沙,即袁凯。闻袁莞沙移守夷陵,是说袁凯从荆州移守夷陵(今湖北宜昌)。
分符报政未经年,路绕衡阳喜复传。分符,指分封。报政,报知政事。未一年,不到一年。
路绕衡阳,指路途绕行在衡山和南岳之间。喜复传,指喜讯再次传来。
冠服已将回左衽,湖湘容易转吴船。冠服,指官帽和衣服。已将回左衽,指已经改变了旧的服饰。湖湘,指南方的洞庭湖南面和湘江一带,这里泛指南方。转吴船,指改乘船只。
功联汉柱青云上,忧系燕台玉几前。功联汉柱青云上,指功绩可以与汉代的柱石相媲美。忧系燕台玉几前,指忧虑可以挂在燕台(指朝廷)玉几之前。
此去荆门应不远,金溪馀韵想依然。此去荆门,指前往荆州(在今湖北省)。应不远,应当不远了。金溪,指长江中游的金水县(在今河南省),这里泛指荆州一带。馀韵,指余音。想依然,指希望仍然如此。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写友人从荆州调任到夷陵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之情。
首句“闻袁莞沙移守夷陵”,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袁莞沙,并说明其调任的原因。第二句“分符报政未经年”,则进一步描绘了袁莞沙上任的时间之短和职务之小。
三、四两句“路绕衡阳喜复传”中的“路绕衡阳”,不仅写出了他赴任的道路遥远,而且表现出他赴任的心情急切;“喜复传”,既写出了消息传来的喜悦,也表明了袁凯心情的激动。
五、六两句“冠服已将回左衽”中的“冠服已将”,表明他即将改变原来的服饰;而“回左衽”,则暗示他即将改换服饰以适应新的环境。
七、八两句“湖湘容易转吴船”,则进一步描绘了他的行程之远以及他即将离开家乡的哀愁。
九、十两句“功联汉柱青云上”中的“功联汉柱”,既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贡献,又表明他的事业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忧系燕台玉几前”则表明他的心系朝廷,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安危和国家的前途。
十一、十二两句“此去荆门应不远”中的“此去”,既指他所要前往的荆州,也暗指他即将离开朝廷的危机;而“应不远”,“应”,应该;“不远”,表示离荆州还不算太远。
十三、十四两句“金溪馀韵想依然”,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金溪馀韵”,既可以理解为他对朝廷的忠诚与担当,也可以理解为他对家乡的眷恋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