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木湾头古野亭,亭虚俯槛吞沧溟。
扶桑遥报日将起,洪轰海底鱼龙惊。
细濯咸池真皎洁,不比寻常乍明灭。
悠悠燠照遍垓埏,风檐蔀屋皆澄澈。
昔唐最重虞渊功,尘埃洗尽依旧红。
会得何须赤绳系,自有擎手回苍穹。
夸父邓林徒扰扰,鲁阳三舍应未了。
晋人见说寡君须,岂知线量终缥渺。
狂夫炙背献至尊,烈士曝书遗儿孙。
世事浮云只如此,我爱古来铭浴盘。
亭去波罗犹咫尺,庙神相对遥相忆。
朝捧清光荡祲氛,暮绕馀辉江震击。
效灵宣秘护濠城,蛟腾凤舞黄河清。
果然羲驭寅宾旭,万国山河属大明。
这首诗描述了浴日亭的壮丽景色,以及它所蕴含的文化和历史意义。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黄木湾头古野亭,亭虚俯槛吞沧溟。
- 这个亭子位于黄木湾头的一个古老地方。”亭虚”意味着这座亭子虽然高耸,但内部空旷,没有遮挡物。”俯槛”则是说从这个亭子的栏杆处可以俯瞰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吞沧溟”形容亭子如同大海一样广阔,可以容纳所有的海洋。
- 扶桑遥报日将起,洪轰海底鱼龙惊。
- “扶桑”是指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用来象征光明和希望。”遥报”表示远方传来的消息。”日将起”是说太阳即将升起,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洪轰”形容声音巨大,像是海底的鱼龙被惊醒了一样。
- 细濯咸池真皎洁,不比寻常乍明灭。
- 这个描述的是沐浴在阳光下的咸水池,它显得非常纯净明亮,与日常所见截然不同。”细濯”指的是仔细地洗涤,”咸池”则是指盐池,通常用于洗浴。”真皎洁”表示这种清澈透明的感觉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虚假的。
- 悠悠燠照遍垓埏,风檐蔀屋皆澄澈。
- 这里的”悠悠”意味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使得整个天地都沐浴在光明之下。”燠照”指的是温暖的阳光照耀,”垓埏”是古代计量土地或空间的词汇,这里指代整个世界。”风檐蔀屋皆澄澈”意味着无论是风吹过的屋顶还是简陋的房屋,都能感到清澈透明。
- 昔唐最重虞渊功,尘埃洗尽依旧红。
- 这是回忆唐朝时期对虞渊(即日出的地方)的重视。”最重”表示非常重视,”虞渊功”指的是虞渊的贡献或重要性。”尘埃洗尽”表示经过清洗之后,那些曾经的尘埃已经被清除干净,”依旧红”则是指尽管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是这个地方仍然保持着红色的光辉。
- 会得何须赤绳系,自有擎手回苍穹。
- “会得”表示领悟或理解。”何须赤绳系”是一种比喻,意思是没有必要依靠某种力量来达到目的,因为自有其道理和方法。”自有擎手回苍穹”则是说只要有人愿意去努力,就能够推动天空中的云彩回到原位。这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即只要有决心和行动,就能够改变现状。
- 夸父邓林徒扰扰,鲁阳三舍应未了。
- 这里提到了两位神话人物,分别是夸父和邓林。”夸父”是《山海经》中的一种神话动物,传说它能追逐太阳。”邓林”也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木,据说有千年不死、万年不朽的特性。”徒扰扰”是指他们追逐太阳的行为虽然徒劳无功但却充满热情和执着。”鲁阳三舍应未了”则是说即使已经走了很远的距离也没有到达目标,暗示着追求目标的过程可能是漫长且艰难的。
- 晋人见说寡君须,岂知线量终缥渺。
- 这里的”寡君”指的是晋朝的君主,”见说”表示听说或听闻。”见说寡君须”可能是指有人告诉晋国的君主,他的头发已经稀疏,这在当时被认为是衰老的标志。然而,晋人却认为这只是头发的自然变白而已,并没有认识到这背后隐含的意义。”线量终缥渺”用来形容晋人的见识短浅,无法洞悉真相。
- 狂夫炙背献至尊,烈士曝书遗儿孙。
- “狂夫”在这里指的是一个狂热的人。”炙背”表示这个人非常热衷于某件事情或者某个人。他愿意将自己的脊背献给皇帝,以示忠诚。而”烈士曝书遗儿孙”则描绘了一个忠义之士的形象,他把自己的书籍献给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传承自己的精神。
- 世事浮云只如此,我爱古来铭浴盘。
- “世事浮云只如此”意味着世间的种种变化都是如此无常、虚幻。”铭浴盘”则是说对于古人留下的智慧和教诲,我们应该铭记于心,就像古人把浴盘作为记事的工具一样。这里的”铭”字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铭记、铭记于心。
这首诗以“浴日亭”为题,不仅描绘了浴日亭的壮丽景色,也通过对浴日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同时,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和典故,使诗歌具有更深的艺术内涵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