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入吾庐景物赊,一帘新月半栏花。
风回水叶翻翻白,雨压檐枝恰恰斜。
宅比柴桑多种柳,门通苕霅可浮家。
客来随分能供具,扫箨煨铛与试茶。
【注释】
小葺:修饰。檀园:用檀木做的园林。初成:刚刚建成。伯氏:指诗人的朋友张伯玉。有作:做了一首诗。仲和:指诗人的好友张仲和。次韵:应和他人的诗。见投:收到。用韵:即用别人的韵。奉答:回答。兼订后期:商量好以后不再改变。二首:这里指的是第二首诗。柴桑:在今安徽宿州南郊,东汉时,陶渊明曾在此隐居。苕霅:在今浙江湖州西南,是太湖流域的一条河流。浮家:漂浮的家,这里指游居他乡。客来:客人到来。能供具:能够招待客人的食物。扫箨煨铛:剥下竹笋壳烧火煮茶。
【赏析】
这首诗写秋日与友人相会的情景。
第一句“秋入吾庐景物赊”,说秋气已深,景物萧疏,这一句点出了时间是在秋天,为下文写景作了铺垫。
第二句“一帘新月半栏花”,写帘前新月当空,栏杆旁的花影摇曳。这是诗人与友人相聚时所见之景。
第三四句“风回水叶翻翻白,雨压檐枝恰恰斜”,写微风吹动水面的荷叶泛起层层涟漪,雨水敲打着屋檐的枝条,发出沙沙的响声。
第五六句“宅比柴桑多种柳,门通苕霅可浮家”,写自己宅院周围长满了柳树,门前就是苕溪、霅溪等小河,可以漂浮小船。
末两句“客来随分能供具,扫箨煨铛与试茶”,写客人来了,主人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他们(这里的“随分”意为随意),主人拿出竹筒烧火煮茶给他们品尝。
全诗描写了秋日里与友人相聚的场景,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