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酒处结生涯,安得藤枝引病骸。
栗里对花皆逸事,醉乡眠月亦无怀。
影临秋水疑乌帽,足入云山信短鞋。
起倒惟公深有意,不知何处是瑶阶。

欲寻酒处结生涯,安得藤枝引病骸。

栗里对花皆逸事,醉乡眠月亦无怀。

影临秋水疑乌帽,足入云山信短鞋。

起倒惟公深有意,不知何处是瑶阶。

将逐一进行深入分析:

  1. 诗句释义
  • “欲寻酒处结生涯,安得藤枝引病骸。”:表达了诗人想要找到一处可以寄托自己生涯的地方,却苦于无法摆脱疾病的困扰。
  • “栗里对花皆逸事,醉乡眠月亦无怀。”:描绘了诗人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沉醉在花香中的场景,以及对月而眠的闲适生活。
  • “影临秋水疑乌帽,足入云山信短鞋。”:通过影子和脚步的描述,展现了诗人行走于秋水之畔和云山之上的情景。
  • “起倒惟公深有意,不知何处是瑶阶。”:表达了对于人生起伏不定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于某种高远境界的追寻。
  1. 译文注释
  • 译文:诗人想要寻找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却苦于疾病缠身。在栗里(今四川遂宁)欣赏花朵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在醉乡(指饮酒之地)睡眠时也感到心无旁骛。影子映照在秋水中犹如一顶黑色的帽子,脚踩在云山之上仿佛穿着一双短小的鞋子。你的起落不定让我深深地有所感触,但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那片仙境般的台阶。
  • 注释:李子长:即作者李瑜,明末诗人。藤枝:借代生病的身体。栗里: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遂宁,历史上有“栗里”之称。逸事:美好的事情。秋水:泛指清澈的水。云山:指高山。起倒:形容变化多端。惟:只。瑶阶: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比喻理想的境界或地位。
  1. 赏析
  • 此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追求。通过对“酒处”、“病骸”等关键词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诗中通过对比“栗里对花皆逸事”与“醉乡眠月亦无怀”,展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逃避,以及在醉酒后的超脱与享受。
  • 结尾处“起倒惟公深有意,不知何处是瑶阶”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受,又有对理想境界的无限向往。

《次韵李子长》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生的感悟,李瑜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观点。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