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看三洲景,江山一望蘋。
白云村数点,菉树馆真人。
闲坐亭中石,静观洞里春。
青霄昂首近,竹杖欲飞尘。
译文:
在崇祯三年冬至日,我在三洲岩题诗。
我看着这三州的景色,江山如画一望无际。
白云村有几处点缀,菉树馆是真人隐居的地方。
闲坐亭中石头,静观洞里春天。
青霄昂首,接近天空,竹杖欲飞尘。
注释:
- 崇祯三年:指的是1630年,这是明朝末年的一年。
- 冬至日: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和一年的终结。
- 三洲景:指的是三洲的美景,三洲可能是指中国的三个主要岛屿或地区。
- 江山一望蘋:意思是整个江山景色一览无余,蘋(音pi)是植物名,这里指一种植物,形容山峦连绵,水波荡漾。
- 白云村数点:描述的是村落中的一些白色建筑,与周围的蓝天白云相呼应,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菉树馆真人:菉树可能是某种植物或地名,馆是古代建筑的一种形式,真人可能指的是隐士或者高僧等修行之人。
- 闲坐亭中石:在这里,诗人选择坐在亭子里的一块石头上,享受着宁静的时光。
- 静观洞里春:观察洞中的景象如同春天一般,充满生机与活力。
- 青霄昂首近:仰望青天,抬头向前看,形容志向远大,渴望飞翔。
- 竹杖欲飞尘:使用竹杖行走,仿佛要随风飞扬,形容心情愉快,轻松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钱牧在崇祯三年冬至日游览三洲岩时所做。诗中通过对三洲风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超脱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文人墨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通过对白云、山水、树木、洞穴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世界中。同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得诗歌更具哲理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