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内造成一大堂,千精百巧与谁当。
无心幻出云窝洞,有志登临居上方。
白日得闲过白日,风光莫负好风光。
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别业庄。
崇祯四年秋天,我重修三洲岩题壁。
岩内造成一大堂,千精百巧与谁当。
无心幻出云窝洞,有志登临居上方。
白日得闲过白日,风光莫负好风光。
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别业庄。
注释:
- 崇祯四年秋月:指的是崇祯四年的秋天。
- 重葺三洲岩题壁:指重新修复了三洲岩上的题壁。
- 岩内造成一大堂:在岩内建造了一个宽敞的大堂。
- 千精百巧:形容非常精细、巧妙。
- 无心幻出云窝洞:无心之间创造出了云窝洞的美景。
- 有志登临居上方:有远大的志向,想要登上高处。
- 白日得闲过白日:在白日里享受悠闲的时光。
- 风光莫负好风光:不要辜负这里的好风光。
- 天公知我好幽景:天公知道我喜爱幽静的景色。
- 故把三洲别业庄:因此把三洲作为自己的别业庄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三洲岩的一次重修之作,表达了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向往。首句“崇祯四年秋月”点明了时间背景,同时也预示了诗人的心情。第二句“岩内造成一大堂”,形象地描绘了三洲岩内部宽广壮丽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第三句“千精百巧与谁当”,诗人用“千精百巧”来形容大堂的精美绝伦,而“与谁当”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惊叹之情。
接下来的句子中,“无心幻出云窝洞,有志登临居上方”,诗人以轻松的笔触描述了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求高远目标的决心。第五句“白日得闲过白日,风光莫负好风光”,则是诗人在闲暇之余,欣赏着周围的美景,感叹时光易逝,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最后两句“天公知我好幽景,故把三洲别业庄”,诗人将自己比作天公,认为自己懂得欣赏幽静之美,所以将三洲作为自己的别业庄园。这既是对自己审美情趣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自己生活选择的一种宣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