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河阳古渡头,棹歌声里过黄流。
柁公已叠风帆坐,水手还牵竹缆游。
神禹万年留伟绩,洪涛千里界中州。
南来却上邙山道,衰草寒烟冢墓稠。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过黄河
晓发河阳古渡头,棹歌声里过黄流。
注释:早上从河阳古渡头出发,在船歌声中渡过黄河。
柁公已叠风帆坐,水手还牵竹缆游。
注释:舵手已经收起风帆坐在船上,水手还在拉着竹缆游玩。
神禹万年留伟绩,洪涛千里界中州。
注释:伟大的禹王留下了不朽的业绩,黄河之水的波涛绵延千里,划分了中原地区的疆界。
南来却上邙山道,衰草寒烟冢墓稠。
注释:向南而来却走上了通往邙山的道路,满山的衰草和寒烟笼罩着众多的坟墓。
赏析:
张籍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为主,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这首诗《过黄河》就是一首描绘黄河风光的诗作,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
首两句“晓发河阳古渡头,棹歌声里过黄流。”描述了作者清晨从河阳古渡头出发,乘船渡过黄河的情景。这里的“晓”字,写出了时间的早晨,而“棹歌声”则让人联想到船上的桨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过黄流”则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在黄河水流中渡过。
接下来“柁公已叠风帆坐,水手还牵竹缆游。”描绘了舵手收起风帆,水手们仍然在拉竹缆游玩的情景。这里用“柁公”指代舵手,“竹缆”则是指用来拉动船只前进的工具,通过这些细节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和船只的灵活。
“神禹万年留伟绩,洪涛千里界中州。”这两句赞美了伟大治水英雄禹王的伟大业绩。“神禹”是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尊称,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而“洪涛千里”则形容黄河的波涛汹涌,“界中州”则表明黄河是中国的重要河流之一,它划分了中原地区的疆界,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最后“南来却上邙山道,衰草寒烟冢墓稠。”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怀和对于家乡的思念。“南来”指的是诗人从北方南下,来到南方的邙山;“衰草寒烟冢墓稠”则描绘了邙山上墓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黄河的景色和历史遗迹,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黄河的壮丽和历史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