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叶萧萧两岸秋,渔翁垂网在寒流。
挥毫自是天工妙,意似磻溪欲往游。
芦叶萧萧两岸秋,渔翁垂网在寒流。
挥毫自是天工妙,意似磻溪欲往游。
注释:
宣庙: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庙,位于南京钟山。
芦叶:泛指芦苇,秋天飘落的叶子。
萧萧:形容芦叶的声音,也用来形容风吹的声音。
两岸:指河的两边,这里指的是宣庙所在的钟山和其附近的水域。
渔翁:指捕鱼的人,这里的“渔”特指捕鱼为生的人。
钓:钓鱼的动作。
网:捕鱼的工具。
寒流:寒冷的水流。
挥毫:拿起笔来书写,形容写作或绘画的动作。
天工:指自然形成的精巧工艺。
妙:好,精湛。
意似:意思是仿佛(好像)。
磻溪:磻,同“磻”,地名;溪指溪水。
游:游览,参观,这里引申为欣赏、向往之意。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宣庙景色的五言诗。全诗通过对宣庙周围自然环境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宣庙及其周围环境的赞美之情。
首句“芦叶萧萧两岸秋”,描绘了秋天时节,岸边芦苇摇曳,发出萧瑟声音的景象。这里的“萧萧”一词,既形容芦苇随风摇曳的声音,又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通过这一景象,诗人展现了宣庙周围的自然之美。
第二句“渔翁垂网在寒流”,描述了渔民在寒冷的河水中垂钓的情景。这里的“寒流”一词,不仅形容了河水的温度,还暗示了宣庙周围的宁静与祥和。通过这一画面,诗人表达了对渔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关注。
第三句“挥毫自是天工妙,意似磻溪欲往游”,进一步强调了宣庙及其周围环境的优美。这里的“挥毫自是天工妙”表达了诗人对宣庙及其周围环境的独特感受,认为它们如同大自然的杰作一样令人赞叹。而“意似磻溪欲往游”则通过比喻,将诗人对宣庙及其周围环境的向往之情融入其中。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宣庙及其周围环境的深深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宣庙周围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宣庙及其周围环境的喜爱之情。同时,诗歌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