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牧夷邵,万里竟归舟。
瘴离程番雨,雪乘江汉流。
琴书顿县邑,五马向山楼。
棠树苗民种,清阴应旧州。
三年的牧羊生活,万里的归程。
瘴气远离了道路,雪水随江汉流走。
琴书搁置在县邑中,官印向山楼而去。
棠树苗民种植,清荫覆盖旧州城。
三年牧夷邵,万里竟归舟。
瘴离程番雨,雪乘江汉流。
琴书顿县邑,五马向山楼。
棠树苗民种,清阴应旧州。
三年的牧羊生活,万里的归程。
瘴气远离了道路,雪水随江汉流走。
琴书搁置在县邑中,官印向山楼而去。
棠树苗民种植,清荫覆盖旧州城。
【注释】 可讶:可怪。 司徒庙:指东晋司徒王导祠。 孺子坟:指东晋孝子王献之墓。 哲人:贤人。 一哭:为王献之哭泣。 汉鼎:喻国家。 江畔草:指江边草,即“江浦草”的简称。 松上云:指松树之上的白云,即“松云”的简称。 车马客:指来往的车马宾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在徐州刺史任内,路过东晋司徒王导祠堂时,见门联上写着“门引江浦草”,下联写“榻留松云”。于是,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南州:指南方。 不读南州传,谁知高士心:不读《南史》,不知高士的内心。 江城遗冢:江边的古城遗址上,有一座高士的坟墓。 春日古祠深:春天的阳光下,古祠堂显得幽深寂静。 竹鸟嘤嘤合:鸟儿在竹林中鸣叫,声音和谐。 松墙靡靡阴:松树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曲江千载碣:曲江边上有一块千年前的石头。 书罢泪盈襟:读完碑文后,眼泪流满了衣襟。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古人的诗
这首诗由八句组成,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意象和情感。以下是逐句的解释与赏析: 1. 经长陵诣黄花镇(过长陵到黄花镇) - 注释:长陵是古代帝王的陵墓,黄花镇则是诗人经过的地方。 - 赏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从古都出发,经过一片荒凉的土地,最终到达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小镇的场景。 2. 沙岭群峰会(沙岭上群峰汇聚) - 注释:沙岭,即山岭,这里指代连绵的山脉;群峰汇聚,意味着山峰众多,形成了壮观的山景。
韩文公祠 袁州山在城中,韩庙倚山清。 冕服前朝貌,文章百代名。 石苔犹马路,春竹自莺声。 立望潮阳近,翻翻海气征。 注释: 1. 袁州山在城中,韩庙倚山清。这句诗描述了韩文公祠的位置和周边环境。 2. 冕服前朝貌,文章百代名。这句话表达了韩文公的服饰和文章在当时以及后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3. 石苔犹马路,春竹自莺声。这句诗描绘了韩文公祠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及春天里鸟儿的啼鸣。 4.
鹅湖书院 书院佛堂边,颓垣岭谷连。 四时僧酒扫,千古俨高贤。 立壁东莱毅,悬河子静偏。 众流终一海,流泪考亭前。 注释: 鹅湖书院: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的一座古代书院。 佛堂边:指书院旁边有佛堂。 颓垣岭谷连:形容书院周围环境荒凉,颓败的墙壁与山间的小径相连。 四时僧酒扫:指一年四季,僧侣们都会打扫书院,以示敬仰。 千古俨高贤:意为书院自古以来都是高贤的聚集地
徐苏二祠 孺子真高特,云卿崛后先。 挥锄傲汉冕,捆屦卧江烟。 宁饫糟糠毕,耻同贪浊全。 凄凉百代宇,怅望一潸然。 注释: 1. 孺子:指孔子的弟子颜回,他以高尚的道德品质著称,被称为“孺子”。 2. 云卿:指汉代董仲舒,他是西汉著名的儒学大师和政治家,有很高的学术造诣。 3. 挥锄傲汉冕:形容自己像董仲舒那样在朝廷上敢于直谏,不卑不亢。 4. 捆屦卧江烟:形容自己像颜回那样清贫自守
武阳郡公祠 惠爱前人迹,追思后代心。 洪都观察庙,香火古江浔。 白日江山过,青松霜露深。 亦知精爽异,应厌鼓鼙音。 注释: 武阳郡公祠:指的是纪念武阳郡公的祠堂。 惠爱:对别人的恩惠爱护。 前人迹:指前人的足迹或事迹。 追思:思考怀念。 后代心:后代的心愿和心情。 洪都观察庙:位于江西南昌市的一座寺庙,名为“洪都观”。洪都观察是指宋代的名将李显忠担任江西洪州(今南昌)知府时的官职名称。 香火
胡蔓黄河限,秦亡紫塞存。 碛沙浮落日,寒雾宿疏墩。 哨马三边动,烧荒千里昏。 将军拜金印,白骨不曾论。 注释: - “胡蔓”是“胡地的边际”的意思,这里指代的是边塞地区。 - “黄河限”意味着黄河是边界的象征,这里的“限”字暗示了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和边界的意义。而“秦亡”则指的是秦朝的灭亡,这可能象征着一种衰败或不稳定的状态。 - “紫塞”是古代用以指代边关的地名
寺 不睹空王宇,谁兴浩劫心。 散花疑白象,布地果黄金。 水雾飞梁洒,夕阳迥殿阴。 独嗤簪绂客,游赏托云林。 译文: 在没有见到空王(佛教传说中的佛)的寺庙里,谁能兴起浩劫之心? 像散花那样白色的大象,像铺地金那样闪闪发光。 水雾从屋上飞过,梁上的水珠像洒下的金子一样。 夕阳斜照到殿顶,一片阴影映在地上。 只有那些身穿官服的人,才喜欢去游览这美丽的云林寺。 赏析:
【注释】 银山寺:坐落在今江西南昌市东北的银山南麓,故名银山寺。倚铁壁:指背靠铁色山崖。天外:天空之外。削三峰:像刀劈一般从云中削出。下见:在下面看见。林中寺:指庐山东林寺,因建在山林中而得名。来闻午后钟:在傍晚时分听到寺院里的钟声。雷雨拔门松:指雷电击落松树而形成的门。西望诸陵接:向西远望,群山与诸陵相接。云成五色龙:云雾缭绕如五色龙腾舞。 【赏析】 这首诗写游庐山所见景物。首句“银山倚铁壁”
发贵溪高子辈舟送 发:出发;贵溪:地名,在今江西贵溪县。高子:指高渐离。 旌旗飞近邑,鼓吹送前舟。 旌旗:军用旗帜。飞近邑:形容旗帜飞扬,好像在靠近城镇一样。鼓吹:古代军中乐器。 礼饯诸生侍,英寮并节游。 礼饯:设酒为行路之人饯行。诸生:指同乡学生。英寮:英杰的部属。并节游:共同游览。 长风驱瞑色,密霰响寒洲。 长风:强劲的风气。瞑色:傍晚时天色昏暗。密霰:小而密的雪花。 见月帆犹进,山阴恨子猷
【注释】 独对亭赠人过访:独自对着亭子,送给路过此地的人。亭赠:送别。过访:路过。 瞰:远观。巨壑:大峡谷。五老:指五座山峰。衔卮:口中含酒的玉杯。 峰烟起:山间云雾缭绕。谷树悲:山中树木因凉风而颤抖发出悲鸣之声。 石泉秋听急:石上的泉水在秋天里听起来像急促的琴声。 山路晚归迟:傍晚时走在山路上感觉归途遥远。 异日东南赏:以后到东南欣赏美景。 庐岳思:想念庐州(今河南商丘)的嵩山和华山。庐岳
诗三首:赠钟子汉上 君为薇省使,几度紫薇开。 发以忧时白,舟巡累月回。 汉川惊会面,江南助停杯。 巳约同船下,安能晓霁来。 注释与赏析 第一首 君为薇省使 - “薇省”是唐宋时期中书省的雅称,明代将其改为布政司,长官称为“布政使”。 几度紫薇开 - 紫薇花在古代被视为吉祥之花,象征着尊贵和荣耀。 发以忧时白 - “发”指书信或言论,“忧时白”表示对时代问题的思考和忧虑
《立春寄杨君京口》解读 李梦阳的《立春寄杨君京口》,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一水相望隔,飘飘楚越身”以水为媒介,表达了诗人与远在南国的友人之间的深情厚谊,仿佛通过一水之隔,能感受到彼此的思念和牵挂。 “北风犹送雨,南国暗增春。”则巧妙地利用季节变化来表达时间流逝和情感的变迁。北方的风带着湿润的气息,似乎将南方的春天也一并带入,使得两地的春天仿佛在无形中交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作背诵默写和理解能力。此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的题目。默写时,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莺”“望”“归”“豺虎”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答案】 寄赠林都御史二首 巴山春望微。干戈满眼急,江汉一舟归
【注释】 诸葛: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丞相。穰苴:春秋时期齐国人,以善于用兵著称。起诏:下诏书。急行:紧急调动军队。川父老:指流落异乡的蜀国遗民。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流落他乡时写给友人的,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全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风格沉郁悲壮,是一首感人至深的爱国诗篇。 首句“诸葛能安蜀”,意思是说诸葛亮有能力使蜀地恢复安定。这既是赞美诸葛亮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