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多常病热,残暑特相欺。
今日凉风至,飒然竹林披。
闻鸡每起早,省稼独归迟。
天地萧条意,何须一叶知。
【解析】
这是一首立秋的诗。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立秋时节的景象。“火多常病热”,是说炎热的夏季已经过去。“残暑特相欺”意思是说残夏的暑气还来欺骗人,表现了诗人对夏日的眷恋。“飒然竹林披”意思是说飒飒风声中,竹林像被披上了一层薄纱一样。最后两句是写农民在农忙季节,听到鸡叫就起身去田里劳作,而自己却因身体不适而起床晚了一些。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写出了自己在立秋时节的身体状况和心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丁亥立秋时所作。首联“火多常病热,残暑特相欺。”点出时间。炎炎烈日,使人感到烦躁不安。诗人以“火”“病热”比喻炎热的夏季,说明夏日酷暑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残暑特相欺”,是说残夏的暑气还来欺骗人,表现了诗人对夏日的眷恋之情。
颔联写秋风已至,凉意渐生。“今日凉风至,飒然竹林披。”诗人把凉风吹动竹叶的声音比作飒飒的风雨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凉爽气息。
颈联写农民在农忙季节,听到鸡叫就起身去田间劳作,而自己则因身体不适而起床晚了一些。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和自己身体欠佳的情况,反映了农民与自己的生活状况的不同;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农民勤劳精神的赞美之情。
尾联“天地萧条意,何须一叶知”是诗人对农民在农忙季节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的赞美之情。诗人认为天地间的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无需从树叶的凋落情况来判断,从而表达了一种自然规律不可违逆的观点。
整首诗词语言朴实,但情感细腻、深沉。作者借景抒怀,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