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清不自掩,浥露且风吟。
渐送炎蒸月,那知独苦心。
傍斋栖树稳,响叶度云深。
巳信一枝足,何须上国林。
诗句如下:
孤清不自掩,浥露且风吟。
渐送炎蒸月,那知独苦心。
傍斋栖树稳,响叶度云深。
巳信一枝足,何须上国林。
注解如下:
- 孤清(高洁):形容蝉独自高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身的清白和高洁。
- 不自掩(不藏拙):表明自己并不隐藏自己的品质和才能,坦荡直率。
- 浥露(沾湿的露水):指蝉在清晨沾湿的露珠中鸣叫。
- 且风吟(边飞边吟唱):形容蝉在飞翔时发出的声音。
- 渐送炎蒸月(逐渐送走炎热的夏天):形容夏季逐渐过去,天气变凉。
- 炎蒸月(炎热的夏天):形容夏天炽热如蒸。
- 那知(岂料或谁知):表示惊讶或不解的情绪。
- 独苦心(独自承受苦楚):指蝉在夏日里独立鸣唱,不受外界干扰。
- 傍斋(靠近书斋):指诗人身处的书斋。
- 栖树稳(栖息在树上稳定):形容蝉在树上安静地栖息。
- 响叶度云深(声音穿过树林,传得很远):形容树叶的声音穿透云层,传得很远。
- 巳信(已经相信):意为对“一枝足”这一说法深信不疑。
- 何须(何必):《咏蝉》中的“上国林”,可能暗含对朝廷的讽刺,诗人不必在朝廷中追求名利。
赏析:虞世南的这首《咏蝉》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这首诗通过咏蝉,虞世南也借此来表达自己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自我价值的坚守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