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台倚鹤鸣峰,回合千山翠万重。
白昼悬泉喧霹雳,清秋双剑削芙蓉。
撑持古寺还云阁,寂寞前朝自暮钟。
瑶草石坛应不死,兴来真欲跨飞龙。

注释:

1 开元寺:指的是位于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内的一处古寺,因该寺在唐朝时期最为鼎盛,故名“开元寺”。

  1. 读书台:指古代学者们常去读书的地方,如山中的洞穴或岩石上。
  2. 倚鹤鸣峰:形容读书台上有山鸟栖息,与峰峦相呼应。
  3. 回合千山翠万重:形容群山连绵,山色翠绿且层次分明,犹如重重的绿色波浪般叠嶂起伏。
  4. 白昼悬泉喧霹雳:描述日间瀑布水声震耳欲聋,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
  5. 清秋双剑削芙蓉:比喻秋天的景色如同用双剑一样锐利,能轻易地割破水面上的荷花。
  6. 撑持古寺还云阁:形容古老的寺庙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天空和云雾的阁楼。
  7. 寂寞前朝自暮钟:描绘出寺庙中钟声在傍晚时分响起,显得格外幽静,反映出历史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8. 瑶草石坛应不死:暗示着寺庙中生长的瑶草(一种珍贵的草药)以及石制的坛台,历经沧桑却依然生机勃发。
  9. 兴来真欲跨飞龙:形容兴致勃勃时,想要飞跃而去,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激情。

译文:

读书台倚靠山峰之上,回荡着山鸟的叫声与风声;环绕着无数青山的碧绿,层层叠叠宛如绿色的波浪。白天里,瀑布的水声震天动地,如同雷霆滚滚而来;到了清爽的秋季,双剑似的瀑布劈开水面,仿佛要斩断水中的芙蓉花。古老的寺庙高耸入云,仿佛支撑着天空和云雾的阁楼;寂静的黄昏时刻,寺庙中的钟声悠长而深沉。寺庙里的瑶草和石制的坛台,经历了千年依旧生机勃勃,仿佛永不凋零;诗人在这里感到心旷神怡,仿佛真的想要跨越时空,去追逐那些飞翔的龙。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杭州开元寺的诗作。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之中。首句“读书台倚鹤鸣峰”,便让人感受到了读书台的宁静和美丽;“回合千山翠万重”,描绘出连绵的群山和丰富的绿色层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白昼悬泉喧霹雳”,则展示了瀑布的壮观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情感丰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生命的珍视。此外,诗中的一些意象和词汇富有象征意义,如“双剑”象征着锐利和力量,“飞龙”则代表着自由和梦想。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这首诗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开元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感悟的作品,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引人深思,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